陳添枝表示,服務業是發展重要經濟的所在,從幾個數字來看,10年來,新就業人口成長約百萬人,但製造業僅增加20幾萬人,服務業增加80幾萬人,服務業2011年占我國GDP的68.7%,占民間就業58.6%,如果服務業不成長,GDP也難成長,服務業不繼續提供就業,失業率就會上升。

此外,他指出,台灣製造業有9成以上是中小企業,服務業也差不多這個比率,重要的差異在於製造業過了幾年有可能成為大企業,做到全球的市場,反觀服務業就沒有這樣的現象。

陳添枝說,製造業在創業時有想要做到全球市場的念頭及決心,但早期服務業創業主沒有這種想法,如今已有許多成功案例,像85度C已到大陸市場,只要創業主心態改變,就有機會。

不過,他強調,創新還是服務業最大的挑戰。服務業創新源自生活型態的改變,成功的創新必來自對本土社會的了解,本國傳統的研發傾向於模仿先進國家的作為,因此即使有研發也不易有創新。

陳添枝表示,服務業的創新來自數據,當數據愈完整,愈能分析商情,了解顧客的需求,因此在保護隱私的前提下,大型數據的提供是開放型政府(open government)的首要工作。

總之,他認為,政府十分擅長製造業的基礎建設,服務業也需要基礎建設,包括寬頻網路、數據及生活環境。現代化的服務均有資訊交換和數據傳輸的需求,但本國的頻寬不足,速度慢、費率高,缺乏競爭力。

此外,陳添枝也表示,國內市場狹小,服務業若不出口,無法擴大規模,提升生產力,而出口的前提是品牌,擴大規模的前提是複製能力,出口與複製成了服務業國際化兩大要件。複製能力靠技術支援及人才,服務的提供若沒有人才即無法國際化,然而,缺乏品牌及人力,也是本國服務業出口的最大罩門。

尤其近來美食國際化進展不錯,證明中小型服務業也有國際化的能力,而服務出口有利國內服務業的發展,相對進口也是有利國內服務業的發展,像過去我國服務業的進步多源於進口的開放或外國技術的引進。

他認為,服務業,人才是生產唯一要素,不是要求便宜,而是要訓練可以走國外市場的人才,「人才開國」是服務業開國的先決條件。

#服務 #陳添枝 #出口 #改變 #服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