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院士胡勝正分析,會造成上述結果,主要是因為醫事人員薪酬未能反映,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改善薪酬結構,依工作勞累程度、教育及訓練投入多寡、執業年限、執業風險等因素考量,真實反映市場狀況。此外,他認為,也可以運用替代役與公費生員額,優先滿足發生困境的科別。
前衛生署署長、現任國光生技董事長詹啟賢則表示,關於醫療人力需求「5大皆空」的問題,實際上在中南部10年前就發生了,現在是延燒到台北的醫學中心,才獲得社會大眾的重視。他認為,其中關鍵是,民眾對醫療品質要求很高,卻不願意付出相對等的金錢,所以醫護人員紛紛出走。
根據104人力銀行今年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指出,就讀醫護相關科系的畢業生,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從事護理師或護士的約有7~8成,但畢業10年後只剩下1~3成。
開南大學健康照護管理學院院長蘇喜認為,台灣醫療人力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因為從醫療機構設置標準,每10床要有一名醫師,每3到4床要有一名護士,而依據國際標準,每萬人急性病床數是30床,台灣有43床;每萬名人口醫師數,國際標準是14名,台灣是17名,都在標準之上。但大批醫療人才流向高獲利的醫療美容,或集中在都會區,導致醫療人力分配嚴重不均。
此外,還有一個問題是,當前台灣長期照護系統過度仰賴外勞,導致台灣相關院校培育許多專業人才,卻沒有適當的發揮舞台。昨日多位專家建議,要推動認證制度,一方面建立專業,另一方面保障本國照護人員的工作機會。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