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股區溪南社區傳統漁村,隨著人口老化外移,目前住戶僅100多人,早期漁村風貌已不復見。台大漁業科學研究所所長李英周針對當地耆老進行訪談,並集結成冊,24日發表《話說漁村的故事:耆老訪談》,重現當年社區中遍布魚蝦的景象。
「溪南休閒農業區」在民國97年成為全台首座漁業型休閒漁村,所長李英周擔任輔導師,帶領研究生進行耆老訪談,保留對於溪南村的舊時回憶。
當地居民對老漁村充滿懷念,81歲的黃金魚,人稱快樂伯,在溪南社區裡經營庄內唯一一家柑仔店,提供居民生活所需用品。憶起從前漁村生活,他說,村裡的男人都要下漁塭來維持家計,他覺得雜貨店也許是較輕鬆的賺錢方式,一開40年,還曾經被螃蟹夾到,感染海洋弧菌,差點就要鋸掉左手臂。
溪南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吳仲常也在書中回憶起他小時候的溪南村,當時居民曾大量種植甘蔗並援引烏山頭水庫的水源灌溉農田及漁民抓魚苗的繁榮景象,但當年風華已不復見,讓他感慨不已,希望有一天再現社區榮景。
李英周表示,已完成30多人的訪談工作,《話說漁村的故事》書中摘取15篇人物訪談與故事,往後也將陸續出版,希望能藉此保存溪南社區的在地生活智慧,將漁村的故事說給年輕人聽,延續早年的漁村文化。
#故事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