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中新社)
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中新社)

陸委會主委王郁琦11日,將於南京與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舉行「王張會談」,開啟兩岸官方直接上桌對談的首例,國際社會也高度關注。美國李奇蒙大學政治系教授王維正就表示,王張會談象徵兩岸邁入官方接觸的嶄新階段,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

一般預料,王張會談除了就兩岸交流事務各自提出看法,更重要的是,位居部長級官員的王郁琦和張志軍將在閉門會談期間,就兩岸最高領導人會面──「馬習會」議題交換意見,成為國際媒體和政治學界聚焦的重心。

隔絕60年 兩岸翻新頁

美國李奇蒙大學(University of Richmond)政治系教授王維正(Vincent Wang)在接受中央社訪問時指出,王張會談是兩岸雙方隔絕60多年後,正式開啟官方接觸的新頁,具重要政治象徵意義。

不過,王維正也表示,兩岸因為隔絕太久,雙方不太可能只靠見1次面就能解決所有問題;王張會談應被視為建立長遠互信的契機,至少藉由雙方的會面把問題提出來,對將來有幫助。

王張會談能否進一步促成「馬習會」?王維正認為可能性不大。他分析,大陸方面有其政治考量,台灣內部也會有爭論,且從雙方的兩岸事務負責人會面,躍至國家領導人會晤層級,似乎太趕了一點。

多元因素 馬習會難成

王維正表示,「馬習會」的場合與身分很重要,大陸方面一直迴避在國際場域談兩岸問題;台灣和大陸雖同屬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的成員,但APEC是國際場合。

他說,儘管兩岸過去在APEC有良好的溝通,但北京可能希望藉由如「博鰲論壇」等場合談兩岸關係;不過,要馬英九總統以國民黨主席身分與習近平會面,台灣方面不可能接受,因此「馬習會」的可能性不高。

美國南加大美中學院副院長杜克雷(Clayton Dube)也表示,王張會談具重要意義,但台灣內部目前較傾向維持現狀,不統也不獨,對政治談判顧慮多。

提到「馬習會」,杜克雷說,若能成真是件好事,且APEC各會員國在峰會期間可就個別議題展開磋商,任何事情都有可能,但目前談「馬習會」還不太成熟。

#馬習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