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不過半年多前,同樣是龍部長,曾公開宣稱她做部長最不滿意的事,就是公視問題無法得到解決。她還批評,公視董事會難產是台灣最大的國際醜聞,甚至脫口而出,機制本身已經成為一個怪獸,如果繼續下去,她贊成廢除公視。那時的公視,董事會人事案還深陷在藍綠惡鬥深淵中,龍應台對公視的前景極為失望。

一位半年多前還對公視發展極度失望的文化部長,如今卻對公視的未來表達極度樂觀,在國家財務困窘之際還承諾加倍編列預算,前後態度落差如此巨大,最主要的原因,應該就是去年6月底順利選出4名董事,一再陷入難產的第5屆董事會終於成立。對龍部長而言,最難的部分既已解決,應該就可以大步伐啟動對公視的投資,履行她對公視定位與發展的理念了。

我們很不想澆龍部長冷水,畢竟龍部長是公視成立以來,首位針對公視提出完整論述的部長,我們願意對龍部長揭示的願景與政策給予肯定,但我們要提醒龍部長,宏圖大志下面對的是雙重難以排除的困難。

首先,公視的問題從來就不只是董事會難產的問題,也絕對不會因為第5屆董事會順利產生,公視從此以後就會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我們必須很遺憾的說,董事會順利選出後,真正的考驗才剛開始。

立法院在制定公視法時,曾歷經長期的藍綠惡鬥,造成制度設計先天不良,這是歷屆公視董事會改組毫無例外陷入政治惡鬥的真正原因。更堪憂的是,公視制度的設計不但注定在人事安排上陷入惡鬥,公視的日常運作亦不能免除政黨立場的相互牽扯,這個宿命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會改變。

體制外的媒改團體,對公視一直存有激進的改革理念,動不動就以運動的模式施壓。我們理解龍部長已經很努力的放下身段與他們溝通,問題是公視的實際運作,不可能也不應該完全依他們的理念落實,未來難保媒改人士不會翻臉對龍部長追殺。

事實上,被媒改團體高度理想化的公廣集團,過去幾年運作結果已幾近崩盤。原民台已經退出公廣集團,改隸屬原住民文化事業基金會,客家台可能跟進。僑委會委託的宏觀電視台,每年預算都陷入被綠營立委大刪的危機,僑委會開始嘗試製播宏觀網路電視,一旦效果呈現,隨時可能退出。華視更因為「半公共半商業」的畸形定位,加上人事傾軋,弄得競爭力盡失,再沒幾天,馬上就會碰到華視總經理改選,目前各方角力激烈,屆時難保不會衍生重大爭議。

更複雜的是,公視難以擺脫外在力量干預,內部長期陷入派系傾軋,管理怠惰,黑函滿天飛,大量節目委外製作,已成為節目製作成本最高、員工平均工時最短的電視頻道,難怪公視預算節節提高。

在這種組織黑洞中,再幹練的CEO大概都會被吞噬。以目前公視的組織文化與團隊,要達成龍部長的期盼,成為形塑文化公民社會的動力,恐怕是不可能的任務。在體質未改善前就貿然投入一倍以上的預算,納稅人的稅金會被浪費掉。

更重要的是,全球媒體正朝向網路新媒體發展,特別是進入「社群媒體」時代,公共電視的分眾屬性更適合轉型為網路新媒體,許多歐美公營新媒體早就藉此成功的經營模式,為邁向「文化商業」的願景打開了轉型的生機。

台灣公共媒體的定位、布局與規畫,早就應該擺脫昔日大集團、大規模的思考模式,我們肯定龍部長為公視付出的智慧與苦心,但公視的改革之路還很漫長,預期中的險阻也會很多,於今之計,應優先謀畫雲端網路時代的公共電視政策,不必急於撒錢給問題叢生的公視,而擔負了浪費公帑的政治責任。

#社論 #公共電視 #龍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