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核災前積極擁核,甚至曾說過:「只是為了錢,回饋金是上百億」的井戶川克隆,因為親身經歷核災,搖身一變為堅定的反核人士。他強調,福島核災後才領悟到人的生命有多貴重,以及他對輕賤人命的日本政府及東京電力公司,有多麼憤怒。
曾任日本第一座核電廠、也是首次發生核災死亡事故的東海村村長的村上達也表示,福島核災發生前日本政府訂定的逃命圈只有核電廠周圍8公里,之後才修定為30公里,「然而以東海村30公里內有100萬人,這已是不可能疏散的人口數目。」
更甚者,村上達也說,台灣目前設定的核電廠逃命圈僅5到8公里,參考日本經驗擴大為30公里是比較合理的做法;但核一核二廠30公里逃命圈將涵蓋人口密集的台北市,萬一核災發生時,該如何疏散市內多達620萬人口?台灣政府有配套嗎?
前東京都市長上原公子則說,福島核災發生才3年,當時18歲以下兒童青少年疑似或確診罹患甲狀腺癌的人數已增至59人,是一般非核災區罹患率的19倍,而這個比率預估還會隨著時間持續上升。
井戶川克隆等人今天將在台大校友會館,以「核一核二30公里逃命圈內,近600萬人逃生藍圖何在?」為題,與台北市長參選人柯文哲、顧立雄等人進行座談;明天則將從萬里漁港搭船,從海上勘察北海岸核害圈整體逃生的地形環境。
#核電廠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