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寺
天台寺
九華山地藏王聖像
九華山地藏王聖像

九華山位於皖江南岸池州市境內,是中國大陸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首批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地、全大陸文明風景旅遊區、國家地質公園,以「蓮花佛國.地藏道場」聞名於世。

九華山,以悠久的佛教歷史和地藏菩薩真人真事,在中國大陸佛教四大名山中占有獨特地位。西元719年,古新羅國王子金喬覺渡海來唐,卓錫九華,發下「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宏願,苦心修行75載,99歲圓寂,肉身不腐,被僧眾認為是地藏菩薩應世,九華山遂闢為地藏菩薩道場,從此享譽海內外。其後,僧眾雲集,寺院日增,「香火之盛,甲於天下」。

神奇16尊肉身菩薩

「九華一千寺,撒在雲霧中」。九華山現存寺廟99座,僧尼近千人,佛像萬餘尊。自唐以來,自然形成16尊肉身菩薩,現有6尊可供觀瞻,其中明代無瑕和尚肉身被崇禎皇帝敕封為「應身菩薩」,1999年1月發現的仁義師太肉身是世界上唯一的比丘尼肉身。在氣候常年濕潤的自然條件下,肉身不腐已成為生命科學之謎,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更為九華山增添莊嚴神祕的色彩。

九華山是佛教名山,同時也是風景名山、生態名山、文化名山。九華山天開神奇,清麗脫俗,99座山峰千姿百態,各具神韻。生態環境良好,有1400多種植物和200餘種珍稀野生動物,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

景因詩文名,跡以人物重。經久不衰的宗教活動和優美旖旎的自然風光,吸引一代代文化名流、高僧大德流連忘返,留下一座座文物景觀和文化遺存。晉唐以來,陶淵明、李白、杜牧、蘇東坡、王安石等文壇大儒遊歷問訪,吟誦出一首首千古絕唱,黃賓虹、張大千、劉海粟、李可染等丹青巨匠揮毫潑墨,留下一幅幅傳世佳作。唐代大詩人李白三上九華,寫下數十首讚美九華山的不朽詩篇,並以「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之神句,成為九華山的「定名篇」。

最高地藏露天銅像

九華山大願文化園坐落於九華山風景區柯村地段,由99公尺地藏菩薩銅像和配套景點及服務設施組成。最早由九華山佛教協會原會長仁德大和尚發願建造,占地1500餘畝,總投資逾20億元人民幣。地藏菩薩銅像主體觀瞻總高度139公尺,蓮花座及像體高99公尺,是世界第一高地藏菩薩露天銅像。

大願文化園景區在規畫、建設中巧妙地實現傳統佛教文化與九華山自然景觀的完美結合,是當代佛教建築藝術的經典之作。園內景觀擁有四大特色:一是世界第一高度的露天地藏銅像;二是大陸最大地藏文化展示中心──弘願堂;三是世界經典漢白玉蓮花寶座──蓮花淨土;四是曼妙莊嚴的銅鑄群雕──九華飛天。此外,還有萬方摩尼、八功德水、滌心蓮池等大小景點20餘處。這些特色建築,集佛教文化、建築藝術、現代科技之大成。

百座寺院免費敬香

4月28日,當眾多香客來到大陸重點寺院祇園寺、百歲宮等敬香祈福,祇園寺、百歲宮免費向香客提供環保香,並要求在指定的區域燒燃,禁止自帶超標香進入寺院。當天,全山百座寺院實行免費敬香,而且還會一直延續下去。

九華山佛教協會表示,各寺院一律在殿堂門口等顯著位置設置宣傳牌、免費供香處,給香客提供的環保香,按敬香三支為宜的原則,完全夠用。對攜帶超標準香燭的香客、遊客,耐心講解香燭不得進入寺院燃燒、國家六部委倡導文明燃香的意見。

近年來,部分信眾和遊客由於對宗教常識、宗教禮儀缺乏足夠瞭解,簡單認為香越高越好、越粗越好、越大越好,熱衷於燒高香、燒頭炷香,買高價香,加上部分商販、導遊強買強賣,借教斂財,一些地方在敬香、燃香活動中出現很多不文明、不健康、不規範的問題。

為將文明燃香活動推向深入,九華山百所寺院與佛教協會簽定「文明燃香責任狀」,要求各寺院要制定和完善文明燃香制度,落實專人負責文明燃香工作。並成立4個督查組,對全山各寺院進行督查。

兩人獲頒文明遊客

5月2日,自江蘇的梁馥沁女士和來自湖北的陳烈先生首批獲得2014年度九華山風景區「文明遊客」殊榮。

為積極倡導文明旅遊,推進風景區文明創建向縱深發展,九華山決定在2014年來山遊客中開展「文明遊客」評選活動,對獲得「文明遊客」稱號的遊客,頒發榮譽證書和紀念品,並享有2015年進入九華山核心景區、大願文化園及乘坐景區公交車、纜車、索道免票待遇,2014年計畫評選10名。本次評選產生的兩名「文明遊客」是由景區旅行社根據「文明遊客」評選條件與辦法,在行程達三天以上(含三天)的團隊中組織推選。兩人一致表示,九華山環境優雅,佛教氛圍濃厚,超塵脫俗,九華山舉辦這樣的活動特別有意義,不僅倡導了文明旅遊,規範了不文明旅遊行為,也提升了景區形象。他們表示,將向家人及朋友廣泛介紹九華山、宣傳九華山,做一個文明旅遊倡導者。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