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佛教授曾說:各國選舉是在選政府,台灣的選舉卻是選國家。此話鞭辟入裡,但也令人痛心。表面上,蔡英文、柯文哲和藍營一樣,都接受中華民國,台灣選舉怎會是國家的選擇呢?關鍵是:中華民國有三版本,藍綠同床異夢,他們心中的中華民國,涵義大不同。

堅守中華民國1.0

1.0版的中華民國,建於1912年,以抵禦外侮、復興中華為目標。它的國家範圍,涵蓋台海兩岸固有疆域。1949年偏安台灣的中華民國,是2.0版。兩蔣之後,2.0版的領土自限於台、澎、金、馬。

1996年全民普選李登輝為總統之後,中華民國有了新涵義。施明德、蔡英文等人都說,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它的名字叫中華民國,此乃3.0版。台、澎是3.0版的國土,金、馬只是拖油瓶。

如以統獨區隔,1.0版是「反獨以求統」的統派,他們不把對岸當敵人,兩岸問題是如何整合ROC和PRC兩政權,讓國家復歸統一的問題。

2.0版是獨台派,主要支持者被稱為藍營,可再分為淺藍、深藍。堅決反共是深藍的特性。他們原本「反共以求統」,但因「共匪」一直沒滅,反共無效,最後只好靠向淺藍。「反獨以拒統,拒統以反共」是淺藍的宗旨:他們所以反獨,是擔心台獨引來統一;他們拒統的藉口,是兩岸制度有別,因此拒統才能拒共。

3.0版則是台獨派,主要支持者是淺綠民眾。淺綠「拒統以求獨」:現在先藉中華民國招牌拒絕統一,未來伺機尋求獨立。至於連3.0版中華民國也不肯接受的,就是夢想建立「台灣國」的深綠。他們「求獨以拒統」:現在盡快獨立,以免未來被統一。

綜上所述,藍營在「反獨」上雖與統派相同,但在「拒統」上卻與淺綠(甚至深綠)相同。他們的國家論述前後矛盾,以「拖」為計,只會說「不」,沒有積極目標,無法鼓舞熱情,讓人看不到遠景。

反觀綠營,儘管居心叵測、扭曲是非,但他們的國家論述卻清楚明確,很能蠱惑民心。台灣社會越是撕裂,越是內耗、空轉,綠的基本盤卻越穩固。民進黨一再利用「反國民黨政府」,偷渡「反中華民國」。換言之,綠營主導的選舉,假裝是在選政府,實際上卻在選國家。先消滅2.0版之後,再以3.0版借殼上市,走向台獨。

九合一選舉將屆,2016年大選也快登場。這兩場選舉的結果,影響台灣至鉅。如果綠營獲勝,挾持勝選民意,必更堅持其台獨立場,否定九二共識、重燃烽火外交、動輒民粹公投、伺機正名制憲。兩岸關係與台灣經濟的倒退、社會的動盪勢不可免。

如果藍營勝選,繼續執政的藍營,不見得能脫胎換骨,解百姓於倒懸。但至少屆時的兩岸關係,必定比綠營當選更為穩定。藍營的經貿政策,也比綠營更具經濟理性。去中國化政策、教科書綠化等,也比較可能止住。

論者或謂,九合一乃地方選舉,與統獨無關。其實不然。陳水扁主持大政之前的公職,就是台北市長。所有地方首長,都是今後最高領導人的預備人選。選地方首長,因此不能不考慮他的統獨立場。今天的柯市長,可能是明天的柯總統。一個主張台灣國正名制憲、當眾撕毀身分證、墨綠挺扁的柯文哲,當選市長和總統之後,會是什麼局面?

與綠營明顯區隔

馬政府立場軟弱、績效不彰,大傷非綠的民心士氣。「含淚不投票」可能成為許多民眾的選擇。筆者不得不以胡佛教授的名言提醒大家,這場選舉不只是國民黨與民進黨的政權之爭,更是中華民國與台灣國之爭。我們也要奉勸國民黨,扭轉頹勢之道,就是痛改前非,堅持中華民國1.0,與綠營明顯區隔,找回「含淚不投票」的選民。

(作者為淡江大學副教授)

#中華民國 #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