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炎黃春秋》月刊登出史學家楊天石〈蔣經國打虎為何失敗〉專文,結論「豪門越『豪』處理其貪腐,就應該越堅決、果斷、及時、這就是歷史的教訓。」台灣文史作家武之璋認為,楊教授對整個事件的歷史背景、打老虎70天蔣經國碰到問題、草草結束的原因等關鍵性大問題的了解,都不夠深入,也不盡正確,撰文以正視聽。
問題的根源,是物價管制政策根本是一個錯誤,整個事件的失敗與揚子公司可以說毫無關係。
楊天石教授是我敬佩的大陸學者,尤其是對蔣介石先生的研究,無論史實考證,功過評斷,皆很嚴謹,足以成一家之言。楊教授大作的結論,是多年來街頭巷議之說,是簡化了歷史因果關係,把複雜的歷史問題,用泛道德的理由來解釋,並不正確。
楊天石究責有謬誤
其實問題的根源,在於國民政府抗戰後經濟大崩潰。打老虎根本是當時的外行財政部部長王雲五幻想出來的錯誤政策,根本沒有可行性,打老虎任務注定失敗,把問題歸咎於孔令侃的揚子公司,歸咎於豪門特權,實在離了譜。
至於打老虎打到孔令侃的史實考證,目前相關資料除蔣經國日記《滬濱日記》,《蔣經國書信集》、《蔣介石日記》、《總統事略稿本》、《王昇回憶錄》等,皆可還原歷史真相。
事實情況是,查了揚子公司的倉庫,蔣經國呈蔣介石函說「並無不法」。《王昇回憶錄》也特別提到所謂蔣經國得罪孔令侃,孔向宋美齡告狀,宋又壓迫蔣介石等等,純係小說家言,絕非事實。當時在國共鬥爭期間,左派報紙煽動醜化國民政府無所不用其極,揚子公司案涉及孔宋蔣三大家族,對共黨而言,當然要抓住機會極盡醜化對手之能事。
但揚子案迄今找不到不法的確切證據,退萬步想,揚子案找到證據了,蔣經國也六親不認地嚴懲了孔令侃,蔣經國打老虎就會成功嗎?絕對不會!
事實上抗戰勝利後國府財政已經進入絕境,蔣經國上海打老虎必然失敗,成功失敗都與揚子案無關。
至於打老虎,虎頭蛇尾草草收場的原因,在蔣經國1948年《滬濱日記》中說得很清楚,其過程及結果完全不出張公權預料。看以下日記:9月29日「今天起得很早,心中非常的憂煩。工作環境,一天比一天來的困難,米的來源缺乏,小菜場的秩序還是很亂,有若干的小工廠已經被迫(因為沒有原料)停工。」
10月4日「自星期六開始市場已經起波動,搶購之風益盛,一方面因為菸、酒漲價。同時亦因通貨數量之增多,所以造成了今日之現象。目前搶購之對象,為紗布尼絨等物,恐怕將來要以米為對象。」
10月6日「搶購之風,雖比較好轉,但問題的嚴重性,並沒有解除,米的來源空前的來得少。」
10月9日「……再加上揚子公司的案子,弄得滿城風雨,在法律上講,揚子公司是站得住的。倘使此案發現在宣布物資總登記以前,那我一定要將其移送特種刑庭。總之,我必秉公處理,問心無愧。但是,四處所造成的空氣,確實可怕。凡是不沉著的人,是擋不住的。」
10月28日「……9時到行政院,繼續參加經管會議。大家都主張讓步,決定糧食可自由買賣,工資可調整,百物都可合本定價,換句話說,一切都照舊,放任了。」
10月30日「糧食問題,仍然無法解決,不是商人投機囤積,便是地方阻進……做燒餅油條的人,領了配給麵粉之後,不去做燒餅,而以麵粉賣黑市。」
經過兩個多月的努力,上海整個經濟情況日漸惡化。所有違反經濟規律、市場原則的惡果一一浮現,整個局面失控,中央決定取消一切管制措施。蔣經國在11月2日日記沉痛記戴:「限價已經開放,70天來的努力,已一筆勾銷。回想起來,真是惶恐萬分,今日發表告上海市民書,承認自己未能盡責完成任務。」
推貨幣現代化初衷
從蔣經國日記,已經充分瞭解打老虎經過、遭遇的困難、以及最後失敗的原因。是中央在限價無效,又引起諸多後遺症以後,決定取消限價政策。對照張公權對蔣介石的警告,問題的根源是物價管制政策,根本是一個錯誤,整個事件失敗與揚子公司可以說毫無關係。
蔣經國上海打老虎的功過、成敗要從中國近代金融貨幣說起。南京政府成立之後,首要之務建立金融秩序、統一稅收、發行紙幣、放棄銀本位、建立中央預算制度。參與其事者孔祥熙、宋子文、張公權等皆有西方財經知識,深得蔣之信任與授權,他們都勇於任事,敢作敢為。
民國22年國府利用一二八淞滬戰役後內地白銀短缺,24年美國實行白銀政策,國內巨額現款外流,金融枯竭之機會,斷然頒行法幣政策,一舉把中國貨幣推向現代化,廢除2千年以來落伍之金屬貨幣,使中國之現代化向前邁一大步,並為抗日戰爭之勝利打下基礎。
推行法幣有一套完整的實施方案,政府透過宣導、勸說並與私人銀行、票號、同業公會多方溝通,透過國內知名經濟學家如趙藍坪、陳長蘅、劉振東、衛挺生以及世界著名經濟學者向國人說明幣制改革的重要性。(待續)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