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949年1月21日,蔣中正總統引退,1950年3月1日,宣布復行視事總統。1945年2月出生於四川成都的作者沈涵,陸軍後備軍官班第5期畢業,曾在拉丁美洲從事貿易並創辦華文報刊長達20年,促進台灣與中南美洲國家民間關係貢獻良多,經由參贊國軍高層的父親透露出點點滴滴,從另一角度觀察65年前蔣中正復行視事的內幕。
會場外掛著醒目標語「推翻憲法」、「重新革命」,頓時引起國內外媒體注意,各方揣測不斷。
筆者的父親沈世良,為空軍官校第14期第3批赴美受訓的學生,回國後曾駕駛B-25轟炸機投入對共產黨的戰鬥,因天資聰慧、戰場表現優異,先後獲得王叔銘、周至柔以及蔣緯國等國軍高級將領賞識。也因此接觸到更多軍事高層祕辛。
中央民代自身不保
民國38年底,國共戰事接近尾聲。共軍渡江後已勝券在握,國府大勢已去,逃避赤禍之軍民近兩百萬遷居台灣。
此時,中央政府正值群龍無首之際,蔣中正引退下野移居草山(後改陽明山)沉思未來反攻大計。代總統李宗仁棄職赴美。在台北主持大局的是臨時上陣的老軍閥-行政院長閻錫山。
當時在台灣生活充滿不確定感,千餘名中央民代幾乎每天到行政院要求妥為安置,配房支薪等事宜,惹起民怨。正值美國政府發布《對華白皮書》,宣布不對台灣以及南韓協防之際,整個復興基地安危,乃至於東亞反共國家態勢,都陷入極其危險境界。
民國39年元旦,空軍全軍代表大會假北市空軍新生社(新生南路與八德路口)召開,探討國家未來的發展戰略與中華民國空軍在其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活動由空軍總司令周至柔上將主持,各單位代表近千人參加,會場外掛著醒目標語「推翻憲法」、「重新革命」,頓時引起國內外媒體注意,各方揣測不斷。
陸軍出身的周至柔,接替蔣夫人擔任航空委員會主委,後在美軍援下改制為空軍總司令部,周任總司令。空軍8萬兵力完整遷台,作戰聯隊外,高炮團、警衛旅等部隊,實力不弱。其時陸軍僅兩個師駐台,其餘部隊仍在大陸西南邊陲省分、金馬、舟山、大陳等地頑抗共軍。
這樣一句推翻憲法,將使民國37年行憲後產生,一路由大陸追隨中央政府進入台灣的立法委員、監察委員與國大代表失格,全部無業。這才讓他們知道,若想要維持自己的尊嚴、待遇與基本生存權,國家在這風雨飄搖的時候,就是需要一位有鐵腕手段的領袖,方可維持秩序。
一時間高唱法統的這群中央民意代表,紛紛上山求見國民黨蔣總裁,台北至陽明山途中訪客不絕,好不熱鬧,恭請蔣復出之聲漸漸蔓延在台北天空,後來創辦《中國時報》前身《徵信新聞報》與《聯合報》的老闆余紀忠、王惕吾,也呼籲社會各界支持蔣中正以穩定局面。
民國39年3月1日,蔣中正宣布復行視事總統一職,台北市中山堂前一片歡呼之聲。旋即總統發布人事命令,周至柔上將任參謀總長,並兼任空軍司令並升陸軍一級上將。
自此,周至柔將軍官運亨通,寵幸有加,民國46年調任台灣省政府主席,51年調總統府參軍長,56年調任國建會主委,直到87歲逝世。如今台北市成都路聯通雙北市的中興大橋,就是周省主席任內完工啟用,揭幕儀式時,周至柔親率市府官員步行過橋時,示範樂隊演奏了電影《桂河大橋》主題曲,令人噴飯,一時傳為笑柄,是否有人受到處分,不得而知,後來1986年11月30日中興大橋還因濫採砂石而斷裂重建。
事隔半世紀,知道這段歷史的人,不禁好奇的是,這場類似政變的動作,蔣是否知情?還是周奉命演出,迫使中央民意代表尤其是國大代表極力擁護蔣復出,蔣在民意呼聲中,師出有名,續任中華民國總統。
畢竟,保定軍校第8期出生的周至柔,雖然曾經在黃埔軍校內擔任教官,但是卻並不是蔣中正的學生,因此想要趁陸軍在台灣腳跟不穩之際,以空軍的力量強行奪權,絕對不是沒有可能。
個人榮辱與天下繫
然而,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看,周至柔能夠在空軍中飛黃騰達,卻同樣是來自於蔣夫人宋美齡女士的提攜,同時他也缺乏像吳國楨與孫立人一樣的美國背景,並無法取得華府的背書發動軍事政變。
更重要的一點,則是空軍的戰鬥機與轟炸機固然在天空威力無窮,但是卻缺乏長久占領陣地的能力,外加上陸軍與海軍將領的反對,乃至於空軍內部也有忠於蔣中正的力量存在,真要發動政變的話,周至柔未必能占上多少便宜。
除了飛黃騰達的周至柔,在這場改變台灣命運的歷史事件中製造輿論,呼應蔣中正復行視事的王惕吾與余紀忠兩人也被指定長期擔任中常委,成為了島內最成功的兩位辦報人。身為親身經歷者的筆者父親沈世良,後來也隨周至柔軍職外調至省府漁業局組長,再至高市府建設局,至公務員訓練中心教育長任內退休。
周至柔將軍究竟有沒有拿天下的個人野心?在情勢逆轉後,對蔣中正輸誠,做了順水人情,換得一世榮華富貴,真耐人尋味。(全文完)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