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蠹蟲搶時間!」嘉義市西區戶政事務所省水省電,從事務費挪出6萬多元,特別訂製pH值8.93的鹼性保存用手工紙「清澄宣」,員工戴手套及口罩,數好間距,小心翼翼將鹼性紙夾進老舊戶籍檔本,延緩珍貴資料酸化、破損的速度。
戶政事務所主任謝靜容說,同仁接觸布滿灰塵、細菌的老簿冊,眼、鼻都有刺痛感,還要耐心夾完民國36年至74年,共3626冊的戶籍資料,並非為了參加「機關檔案管理金檔獎」才努力,及早保存老舊戶籍檔本才是重點。
清澄宣比一般影印紙貴10幾倍,全開1張24元,只能切成17小張,是種在手工製造過程加入碳酸鈣的特殊紙,能中和紙張酸鹼度,並預防已被酸化的紙繼續劣化,但每半年要更換一次,才能維持作用。目前國內各機關仍少使用,更無像西區戶所全面插入,此保存方式源自嘉義大學木質材料與設計學系副教授夏滄琪的建議。
夏滄琪專長紙質文物保存維護,擔任金檔評審多年,見多數機關只重視檔案修復,爭取金檔前努力挪經費修復,拿到金檔後就不做了,更感嘆「老資料還沒到需動外科手術的地步,為何不用些增強免疫力的方法、延長壽命?」
行政檔案可定期銷毀,但戶籍檔案原始資料必須永久保存,1906年至1945年日據時期的已在2010年7月全面數位化,然1946年全面設籍後,由於資料量太過龐大,考量到載具容量及檔案轉換過程可能毀損,至今無法數位化。
#努力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