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口總數已逾70億,預計2025年將超過80億人,到了2050年,總人口數將上看93億,人口快速成長下,糧食供應問題更加嚴重,除了可耕種土地越來越少,再加上漁獲過度捕撈,水資源競爭以及非再生資源面臨枯竭等困境都亟需解決。因此農業走向精緻化、科技化,達到永續經營,是目前重點發展的項目。
精緻農業可將其定義為經過穩定且適當的農業生產流程後,做出差異化、特色化,形成安全、安心品牌形象,使消費者願意以較高價格購買。另外,精緻農業也結合許多生物科技應用,例如利用溫室環控及嫁接技術栽種小番茄,打造穩定生長環境,減少病蟲害等情況發生。以及稻米、茶葉等作物,可透過分子標記技術縮短育種時間,促進作物產量及抗病性。
在政府政策方面,農委會提供政策平台,如屏東科技園區、蘭花科技園區等。農科院以協助農企業將作物商品化、產業化、行銷國際化為主要目標。此外,在資金部分,除了提供貸款,也輔導微型企業進入興櫃、創櫃市場集資。個人戶則可以利用網路群眾募資平台,將想法或產品透過提案方式向大眾募集資金,降低進入精緻農業的門檻,擴大產業規模。
為鼓勵年輕人投入農業領域,將持續推廣小地主大佃農政策,以擴大經營面積提高務農收益,如一般小稻農每公頃一年種稻收益12至15萬元,而大佃農擴大面積扣除租地經費,以每公頃收益8萬元計算,經營15公頃收益可超過百萬元,大佃農制度實行至目前已有約1,600位青年加入,較傳統小農收益高,提高民眾從農意願。
進入精緻農業最常遇到的三大問題是「缺地、缺錢、缺技術」,針對缺地問題,可以透過農地銀行進行媒合,尋找鄰近且適合種植的土地。缺乏初期投資資金,政府將給予補助並提供低利貸款申請。在技術方面,本會自102年6月起每年遴選有創新創意之百大青農,各地改良場辦理兩年期的家教班,指導農作知識,提供農場實習機會。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