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大數據(Big Data)究竟何時才會完全成熟?
根據Gartner 2014年新興技術發展週期研究報告,大數據已經渡過技術發展周期最高峰,預估再過5到10年才會進入技術成熟的高原期。未來我希望大數據這個名詞可以完全消失,我們應該專注於資料(data)本身。
大數據是一個涵蓋了大量技術的概念,這些技術已經在其他領域發揮了作用,並且也可能具備成為大數據解決方案的潛力,例如:能夠滿足資料儲存和快速運算的硬體設備、資訊管理的軟體、採用更多更先進的分析方法與技術的整合服務。然而,許多公司目前可能正在使用著這類技術,只是並未將其稱作大數據。因此,真正的問題是,如果這些公司從不同的角度來審視他們的資料資源,他們會獲得哪些價值?
很多人都認為大數據分析工具最為重要,但是工具本身並未出現巨大改變,從技術著手會是一個錯誤的開始。打個比喻來形容,我有一把鎚子,因此就思考要敲打什麼樣的釘子?但問題往往很可能不是「釘子」,而是一枚「螺絲」,因此一把鎚子顯然不是唯一的解決辦法,同時也不是你所需的工具箱裡唯一的工具。
會改變的是人們如何管理及運用這些資料,此外更需要搞清楚你想要解決的到底是什麼樣的業務問題!
業務目標可以主要分為以下四類:
1、最佳化運營:高效流程,降低成本;2、客戶親密度:優化客戶體驗,提升客戶服務,進一步客戶智慧化;3、新的業務:新的商業模式,新產品和新服務,新市場,資訊貨幣化;4、風險管理:包括欺詐識別與合規性管理。
企業和公司應該從不同角度思考,審視他們擁有的資料。如果將業務目標作為著眼點,那麼其他所有的元素都將能夠被連結起來,包含資料來源需求、人員/技術和能力需求、對流程產生影響、填補體系與架構之間的間隙等。如此可以增進業務帶來的影響,進行創造更具體的成效。
企業導入大數據時,首先必須瞭解想要達到什麼樣的業務目標,繼而進入其他的環節。建議可以從小處著手,並可作為概念性驗證(Proof of concept),而當這些佈局逐漸成熟時,企業即可拓展其技術與能力,更有效的發揮大數據帶來的影響。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