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農業處為培養新農民、提高農業專業技能,成立「貓裏農學院」,8日舉辦揭牌開訓典禮,並邀請農委會輔導處長張致盛演講,大談青年農民產業創新模式,未來農學院將每月開課,提供有志從農者參考。
張致盛昨天以「青年農民輔導與產業創新發展」為題,指出台灣目前小農困境在於規模不夠,經濟效益就小,平均小農每戶1年營收僅24萬元,若能擴大規模、多元化經營,如增加行銷、加工並結合休閒農業,年所得則可提高至180萬元。
青年農民多半遭遇的狀況,包括技術與專業知識不足、資金不夠、土地取得不易等,因此青年返鄉成功者,有8成5是來自農二代。
張致盛表示,農委會積極輔導青農,給予貸款、協助租地等,加上新一代農民有別傳統農民單打獨鬥,縣市都有青農交流平台,有助於青年熟悉農事。
「貓裏農學院是」苗栗縣長徐耀昌擘劃的農業計畫的一環,縣農業處長許滿顯表示,農學院結合農、林、漁、牧、保育防疫、休閒農業、農會推廣及農村再生7大領域,會邀請專家學者開課分享,上課地點不限於教室內,也會走進田間實作,每月都會開設課程供農民進修。
許滿顯說,苗栗目前的有機耕作面積約達443公頃,而休耕地面積仍高達9000多公頃,農學院成立是整合相關單位的資源,透過學術、技術等層面配合,讓農民獲益。
目前也協助有機農民打開行銷通路,未來將結合新北市工策會提高行銷據點,讓產銷合作,盡快達成苗栗全縣2000公頃有機耕作的目標。
#農民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