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推估,未來10年有近11萬名農業就業人口因老化退場,因此提出「新世代農業工作者培育方案」,為農業注入新驅動力。

農委會準備分兩階段,在10年內培育3萬優秀青年從農。第一階段從今年開始至2020年投入33億元,培育1.8萬位新農,將集中資源培育500位標竿青年農民年所得平均達百萬元,其中50位所得達200萬元以上;第二階從2021年至2024年,累計培育3萬青年從農,其中培育青年農民受輔導4年內,年所得平均達百萬元。

同時,農委會將與經部及財政部協調產業園區土地取得,尋找適合建地或國有土地,建立農業創新創業的示範園區,並選擇有機農業等重點產業發展,拚外銷國際競爭力。

毛揆昨(12)日在專案會議指示,培養新世代的農民應帶來「農業創新」,要求農委會更精準地做「市場區隔」及「市場定位」,例如設定農作物、農產品類別,或溫網經營的設施農業耕作方式,號召更多農業工作者投入。

官員表示,未來在農地的釋出將採取兩大策略處理。在常態性耕作土地方面,希望調整農業管理機制,抑制農地價格上漲;優良土地集中化,且採取更強力道予管制。

另小農發展二、三級加工產業,適度放寬土地釋出;鼓勵老農釋放經營權,盼促成農民信任的管理機構成立,扮演二房東角色,為老農釋出土地媒合創新青年農民,為青農取得經營所需租賃土地,並擴大青年經營規模,提高年所得達百萬以上目標。

此外,農委會將與經部及財政部協調取得農業產業園區土地,尋找適合基地或國有土地,建立創新創業示範園區,並選擇十年後足以和國際競爭,且具有產業鏈的戰略型產業,例如有機農業發展。

官員說,重點戰略產業發展,不只有一級生產,包括二、三級加工、物流行銷、創新研發、電子商務等,盼重點產業可在國際外銷市場攻城掠地。

#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