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資訊爆炸的數位時代,「半小時閱讀」已悄然成為上海市民的主流!11日公布的《上海市民閱讀狀況調查2015》顯示,認同「紙本化具有最佳閱讀效果」者仍近7成,但「數位化」支持者也首度突破3成,再度拉近與紙本間的距離;而每年購買數位出版品「零花費」者約有6成。
上海市第五度公布《上海市民閱讀狀況調查》,自2013年起民眾每天閱讀的時間,始終由「15至30分鐘」、「半至1小時」、「15分鐘以內」占前三,今年前兩項合計已過半、達50.6%;而「15分鐘以內」比例連續3年升高,顯見民眾「閱讀碎片化」程度日益加重。
上海市新聞出版局新聞發言人、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組委會辦公室主任彭衛國指出,上海市民關於數位與紙本閱讀的時間分配,兩者間已相差無幾,數位小於紙本為42.20%,大於則有36.75%。
3成民眾支持數位化
當被問到「何種媒介閱讀效果佳」,回答「紙本化具有最佳閱讀效果」者68.40%,「數位化」也擁有31.16%支持者。
「來源廣,資訊豐富」、「獲取便利」、「收費少甚至不付費」及「方便資訊檢索」等原因,推動著數位閱讀比例逐年提高;承此而來,上海市民每年用在「數位出版品」上的花費,「只看免費的」占57.05%,「20元人民幣以下」15.96%,「20至30元人民幣」則有7.44%。
近4成人用手機閱讀
調查也顯示出,手機、網路、平板電腦、電子書閱讀器,連續3年蟬聯民眾數位閱讀使用工具的前四名。尤其手機已然高達38.44%,伴隨數位閱讀而來,容易視覺疲勞、不適合精細閱讀等缺點,也讓市民數位閱讀時間由「15至30分鐘」居首。
彭衛國表示,「需要深度閱讀」、「為了收藏和保存」、「考慮資料的權威學術性」為民眾選擇紙本閱讀的主因。至於喜愛閱讀的紙本圖書種類,「文學」、「歷史」類長期包辦一二名,緊接在後的「日常生活」類,也有較多讀者偏好,「經濟、管理」、「哲學」、「心理」類等也都名列前茅。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