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黃瓜栽種期間病蟲害多,農民多半噴農藥防治,但民眾常拿小黃瓜涼拌生食,農藥殘留問題成隱憂;高市農業局委託嘉義大學組成專家團隊,今年輔導美濃產區調整專屬農藥處方箋,結果產量反而比去年增加1倍,大幅增加農民收益。
高雄去年花胡瓜(含大黃瓜、小黃瓜)種植面積321.74公頃,產量8604公噸,產值約1.5億至2.3億元是全台第2大產區,其中以美濃小黃瓜種植面積達113.24公頃最多,但是在栽種期間常發生露菌病、疫病、番茄斑潛蠅、蚜蟲等病蟲害問題。
農業局植物防疫及生態保育科長林志嫻說,農民應付小黃瓜病蟲害唯一方法就是噴灑農藥,常一次噴很多種,小黃瓜屬連續採收蔬果,農藥容易殘留,民眾買回家通常是生吃,施藥不當很容易造成食安隱憂。
為此,委託嘉義大學結合專家組成服務研究團隊,5月至7月小黃瓜收成期間針對美濃2個試驗田區進行陪伴式輔導,採水、土檢驗並調查病蟲害發生率,根據監測結果建立專屬處方箋,教農民如何調整農藥種類、減少用藥量。
經輔導試驗田每分地藥劑成本從2萬元降低至8400元,產量也從每分地7000台斤增加至1萬2000台斤,農藥殘留檢驗更是零檢出,農民收益大幅增加。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