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是20世紀中華民族最重要的歷史大事,是史無前例的戰爭,攸關民族存亡,影響數億中國人,或死、或傷、或流離失所,整個民族的命運也因之改變。」但70年過去了,這場戰爭仍有許多謎團仍未得到解答,現任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院研究員的郭岱君,自2012年起啟動「重探抗戰史」計畫,今年推出的研究成果中,具有不少解謎與新觀點。
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出席新書發表會時指出,抗戰史在大陸被隱瞞、扭曲,在台灣也被淡化,只有真正把各方史料都拿出來,才能實事求是;國史館館長呂芳上也表示,對於抗戰歷史,中、日乃至兩岸仍有諸多爭議歧見,如南京大屠殺、慰安婦,以及由誰領導抗戰等,這些問題可看出歷史與政治交纏的千絲萬縷,他指出:「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把歷史帶回學術,做出公正客觀的信史。」
從人與戰爭關係解讀
郭岱君的「重探抗戰史」計畫,由兩岸及日、美、英學者,跨國使用各國檔案共同研究,如解讀汪精衛政權的統治與建設,兩岸都苦無詳細資料,此次則得利於日方檔案;而幾次工作坊討論時,也不似過去從「民族大義」的視角去研究,而能平心靜氣,從人與戰爭的關係解讀。
「幸而青史並未成灰!」郭岱君指出,從開放的《蔣介石日記》,即解開不少過去撲朔迷離的謎題,例如過去總以為西安事變令蔣介石決定抗戰,但從蔣的日記來看,早在1936年國民政府軍政領袖齊聚洛陽,策畫抗日大計時,已有「持久戰、消耗戰、以空間換取時間」等決策,依蔣的規畫,正式開戰的時間在1939年,在此前中國仍需「以和日掩護外交」韜光養晦,隱忍待時。
重新評估「花園口決堤」
得利於陸方學者,上海師範大學法政學院教授洪小夏的參與,《重探抗戰史》中也重新評估了當年「花園口決堤」的功過,分析指出在當時確實是禦敵的有效之舉,過去宣稱黃泛區人民死亡人數達89萬人則是誤傳。「這個數字是1938年6月黃河決堤到1947年3月黃河歸故期間,河南、江蘇、安徽三省所有病、餓、溺死亡的人數。」據最新資料重新估算,死亡人數約在3萬人左右。
郭岱君指出,戰爭雖是摧毀,卻也給了中華民族新的國家希望,從原本地方割據、一盤散沙的次殖民地成為世界5強,「因為抗戰,國民開始有了身為中國人的意識。」她認為抗戰史其實連繫著兩岸,是未來兩岸發展的重要平台。
有趣的是,這項「重探抗戰史」計畫,完全是靠著小額贊助完成,而絕大部分的贙助,來自大陸一批清華大學畢業的留美海歸青年,郭岱君認為,這些中國大陸精英分子的關心與參與,或許能為大陸的抗戰史研究帶來轉變契機。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