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教訓 美暫停撤兵

每一次美國要派兵進入一個國家的時候,除了考慮出兵的理由與盟國的支持外,最重要的考慮就是一旦進去了,將來怎麼出來?總要先想好怎麼出來,才能派兵進入。古典國際政治現實主義大師莫根索表示,一個國家使用權力的威望,來自當她要用兵的時候,一定用得出來,而當她要收的時候,也一定能展現自我克制,收得回來。這樣這個國家在國際上的發言才會有可信度。可是這些都是理論,要落實的時候卻不是這麼容易。

阿富汗撤軍的時間表是歐巴馬訂的。許多美軍將領都反對,認為在阿富汗情勢還沒穩定的時候貿然撤軍,只會造成更大的災難。兩黨的智庫也都提出同樣意見,要歐巴馬三思。

但在歐巴馬的眼裡,伊拉克戰爭是小布希的戰爭,阿富汗戰爭才是他的戰爭。他要打得比布希漂亮,收尾也要收得比布希漂亮。為了建立阿富汗的武裝部隊,美國已經投入了650億美元,撤軍正是檢驗歐巴馬政策成效的時候。

可是上個月北方大城坤杜茲一度落入塔利班手中兩個禮拜,把歐巴馬一下帶回阿富汗殘酷的事實:650億美元建立的阿富汗新軍根本不堪一擊。塔利班趁美軍撤兵之際大舉反攻,現控制區域比2011年時還大!原本白宮就已經就阿富汗情勢進行一系列密集的評估,坤杜茲的失守催化了歐巴馬對撤軍叫停的決心。

4年前美軍撤出伊拉克之後,伊拉克陷入教派衝突的漩渦,戰火愈燒愈烈,讓IS趁機坐大。這也是美國不敢再在阿富汗掉以輕心的原因。不過歐巴馬還是強調,阿富汗跟伊拉克不一樣。阿富汗戰爭的目標清楚、當地政府支持,而且阿富汗和美國簽有法律協定,可以保護美軍,這是三個最大的不同。其中尤以當地政府支持最為關鍵。

美俄在此新一輪的交鋒

2008年小布希和伊拉克總理馬利基簽訂協議,決定2011年美軍撤出伊拉克。歐巴馬上任後,鑒於伊拉克情勢不穩,原擬與馬利基重談撤軍時間,以及對留伊美軍給予保護的協定,結果談判不歡而散。歐巴馬一怒之下,決定遵照先前協議,時間一到就立刻撤出美軍。結果造成後面伊拉克局勢失控的災難。阿富汗現任總統加尼則對美國相當友善,也希望美軍續留阿國,所以歐巴馬才決定撤軍行動叫停。

研究美國外交政策時,我們常會看一場大的戰爭,如何影響後面的美國外交政策。韓戰、越戰,都是放在這樣的脈絡中觀察。再來就是看伊拉克與阿富汗戰爭對美國外交的衝擊。反戰者則指出,美國從伊拉克戰爭中根本總結出了錯誤的教訓,光靠美軍續留阿富汗去對付塔利班是不會成功的。何況現在IS又進入阿富汗與塔利班爭地、搶人,局勢已比當初更為複雜。

俄羅斯則批評美國的阿富汗政策失敗。過去蘇聯入侵阿富汗,也曾深陷阿富汗泥淖之中,讓阿富汗成為蘇聯的越戰。今天莫斯科見美國也同樣在阿富汗進退維谷,所以也開始對美嘲諷。16日,就在美國宣布暫緩撤軍的次日,獨立國協在哈薩克舉行峰會。俄羅斯宣布將與塔吉克、烏茲別克、土庫曼等與阿富汗接壤的盟國,一起加強邊界巡邏與軍事行動,防止阿富汗的恐怖分子潛入中亞發動攻擊。西方批評俄羅斯此舉是誇大中亞恐攻的風險,意圖趁機重建莫斯科在中亞的勢力。俄羅斯則對西方抨擊嗤之以鼻。美國與俄羅斯的新一輪競合交鋒,在此又揭開序幕。

(作者為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歐巴馬 #美國 #阿富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