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草與薄荷同屬唇型科植物,外表有點類似。(陳志東攝)
仙草與薄荷同屬唇型科植物,外表有點類似。(陳志東攝)
仙草採收後必須曬乾儲存至少3年,才能熬出膠質與烏黑。(陳志東攝)
仙草採收後必須曬乾儲存至少3年,才能熬出膠質與烏黑。(陳志東攝)
九降風吹起,也吹出仙草香甜,現在正值採收季。(陳志東攝)
九降風吹起,也吹出仙草香甜,現在正值採收季。(陳志東攝)

本季節氣霜降10/24氣肅而凝,露結為霜。驛內侵斜月,溪橋度晚霜,霜降之後,寒意漸起,進入這秋季最後一個節氣後,颱風不會再來,二期稻作逐漸黃熟,大閘蟹即將盛產,白帶魚已然肥美,高山甜柿正要採收,秋老虎與逐漸增強的九降風,讓新竹柿餅遍地金黃,也讓關西仙草曬出膠質甜蜜蜜。

仙草如老情人,要經過靜置才能有陳香。當季新鮮收成的仙草沒辦法用,它只能煮出香氣,但燉不黑、熬不稠,就跟新情人一樣只有表面的華麗新鮮感,卻沒有那心靈相通的如膠似漆甜蜜蜜。

仙草採下曬乾後,至少靜置1年是基本,最好要經3年熟成才能熬出濃郁好滋味,5年更香醇,但超過10年就開始衰退。因此儘管產季在秋天,卻一年四季都可品嘗,因為用的都是老仙草。

■關西仙草 一枝獨秀

仙草外型像薄荷,也確實它與薄荷同屬唇型科植物,品系相近。相傳早年仙草自然生長於丘陵山坡地間,與客家人生活區域重疊,常有善心人士將其曬乾後熬煮成茶,施予步行趕路的中暑路人飲用,因有神效,故得名仙草。

早期仙草只是自然野生,或是客家人種於田邊空地,直到民國60年間才有台南白河、嘉義水上等地集約栽培,並慢慢往北拓展到苗栗三義與獅潭、新竹關西與芎林等地,到了民國70年後南部仙草驟減,只剩關西一支獨秀。

■買仙草 順遊紅茶文化館

關西鎮農會總幹事林兆暉說,民國78年台灣稻米生產過剩,關西農會為協助農民休耕轉作,因此試著發展仙草茶包,並於民國83年成立即溶仙草生產中心,由於關西仙草品質好、香味濃厚膠質含量高,就此大受歡迎打開市場,從此關西與仙草有了鐵打好關係,成了台灣仙草故鄉。

走進現在的關西,除了農會的仙草特館可見仙草生產、加工過程與各項伴手禮外,鎮上並有多家仙草餐點與點心販售店家,秋天產季到處可見仙草田、仙草採收、曬仙草等畫面,適合安排小旅行,可順道走訪關西台紅茶業文化館,探究早年台灣紅茶銷遍全球的輝煌歷程,或到金勇DIY番茄農場一次看遍數十種的番茄與甜椒開眼界,鄰近的新埔曬柿餅也是當季好旅程。

■Index

★關西農會仙草加工廠/新竹縣關西鎮北山里高橋坑10鄰6號/03-5871999/www.kuanhsi.org.tw

#紅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