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開始中美在南海的摩擦增多,美國反對中國大陸的島礁填海造陸行為,三番兩次以「維護海上航行自由」和「遵循國際法」為名,派機艦闖入南海爭端海域。北京視其為蓄意挑釁,國際媒體亦多認為美國派遣航母戰鬥群「大膽而冒險」,東亞軍事衝突更可能因此愈演愈烈。
本報社評曾指出,根據歷史經驗和外交行為模式,美國不致於在東亞輕啟戰端。面對已崛起的中國,華府即便迷信軍事手段,也會避免雙輸結局。美太平洋空軍司令哈里斯最近就啞口面對記者追問「中國導彈擊落美戰機」的假設性提問,美陸軍參謀長米利更坦言,美國防預算緊縮與外在嚴峻的反恐情勢,並無意軍事挑釁中國和俄羅斯。
北京也意識到,中美既合作又摩擦,將形成常態,無論如何宣示「永不爭霸、永不稱霸」的決心,都不易消除華府的戰略疑慮。中美結構性的意識形態分歧,需要長時間建立和累積互信,單方面的政治口惠絕不足以化解矛盾。
王毅本月訪美期間即表示,中國不希望再看到美軍機艦出現在南海,說明北京對美已開展對等式的外交表態,聲稱「中國絕不會、也不可能成為另一個美國」、「中國無意取代或領導誰」或「如果有人想把南海攪渾,把亞洲搞亂,中國不會答應」,明顯是針對美國的南海航行自由,甚至必要時將阻止美軍的「橫行自由」。
美軍航母戰鬥群進入南海名為進行例行性演習,實則是展現超強軍力,宣示美國才是南海地區的主導者。王毅訪美時提到「歷史終將證明誰才是南海的主人」,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則提出「美國誤判中國的南海戰略要付出大代價」的警語,都暗示了中國對美國所謂的「南海航行自由」策略,已有了因應的對策。
除了軍事手段之外,中國阻止美軍在南海橫行自由的方式很多。華府以為,美軍艦只要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18條規定,停止船艦的軍事功能且僅維持正常航行,即可不須通知沿岸國家進行「無害通過」;然已有相關立法的中國則強調,軍艦無害通過必須事先通告並獲核准。中美各自解讀「無害通過」,自然也有各自的因應對策。中方可依據《領海及毗連區法》,明令美機艦立即離開中國領海並自負所受損害責任,也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定期派機艦「無害通過」美國領海。
華府聲稱,「史坦尼斯號」航母本月初進入南海時,前所未有遭到中國船艦的包圍,從美國海軍網站公布的照片確能看出,中方海軍電子偵察船就近監視美航母戰鬥群動向,其他多艘中方驅逐艦正布局在美艦周圍,只是過程平和,雙方並無正面衝突。中國軍艦此舉是監測、識別、跟蹤美機艦的制式反應,再進一步才是模擬攻擊。近期美媒大肆報導中國潛艦在南海模擬攻擊美艦,違反中美達成的《海上意外相遇行為準則》共識,刻意凸顯中國是挑釁的一方,但北京反譏為捕風捉影。
其實,中國早已在南海採取「超軍事」的手段,適度回應美國的「南海自由航行」策略。以往不乏藉漁政船包圍美艦、島礁上部署導彈、開放島嶼觀光旅遊的例子,其對美機艦闖入南海爭端海域,似乎產生一定程度的嚇阻效果。
北京軍事評論家,前解放軍少將張召忠即曾為文建議動用漁船、漁政船、海監船與軍艦層層包圍島礁,此一所謂的「包心菜戰略」,確實讓美國感到憂心。
美國拉攏東協並建構美日澳印(度)南海聯防、派遣航母戰鬥群等行為均未動搖北京捍衛南海主權的意志,僅剩下口頭批評與威嚇。《華盛頓郵報》最近透露,華府已有協助越菲在南海建設人工島礁的「針鋒相對」策略,美太平洋艦隊司令史威夫特3月16日在澳洲亦公開抨擊中國奉行「強權即公理」的政策,卻忘了美國於1989年入侵巴拿馬逮捕諾瑞加總統、2003年入侵伊拉克推翻海珊政權。
美國解決南海主權爭端的對象是中國,展現軍力並不足以嚇阻北京,假自由航行之名,也未必能擋得住中國的「包心菜戰略」,但兩國畢竟在一些根本問題上具有共同利益,譬如自由貿易、航行自由。如果中美兩國有95%利益趨同,就有可能在南海問題上趨同。面對爭端,需要的是智慧而非激情,回歸對話與談判才是正途。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