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關心治水、河川的屏東環保聯盟理事長洪輝祥說,抽蓄式水力就像是替河川「洗腎」,其水位高低位能放水只是為了發電。且建大壩、攔沙壩,都會使河川生態遭破壞,最終「竭澤而漁」。

此外,洪輝祥也認為,台灣地質脆弱,大型水力開發工程對地質多少都有破壞,風險很高。過去就去一直有人懷疑,921大地震生跟之前埔里攔河堰動工有關。

他強調,重點是台灣已沒有適合做大型抽蓄水力發電廠地點,政府不必花幾百億投入這上面,不如把錢拿來做再生能源儲能研發投資。

不過,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單信瑜認為,既然新政府是要往綠電發展,那麼只要抽蓄水力有合適地點,都是電力選項,不用排除討論機會。

單信瑜指出,像明潭電廠營運到現在,已經是抽蓄水力成功範例,把水循環利用來發電,也是當前最好的選擇。他不否認興建水利工程,對生態地貌一定有所影響,「但大家必須思考,是要先解燃眉之急,還是長久生態的影響,這需要一起來討論,共同面對。」

#抽蓄電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