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重興指出,台灣不缺銷售管道,從誠品、博客來、金石堂等大型虛實圖書通路,到各地獨立書店、校園特殊書店,加上超市、量販店等百家爭鳴,相對看台灣出版社雖多但大部分為中小型,以致整個出版業結構呈現金字塔型,與先進國家倒三角結構,有多家大型出版社引領閱讀風氣,有利維持市場秩序,包括價格穩定等,有顯著差異。

郭重興強調,出版產業結構合理化很重要,台灣有能力的經營者應該發展具規模的航母級出版社,才能不怕風浪一直前進,打造安全舒適的環境,長期培養作者、編輯與規畫書系。

目前國內出版業的問題是:本土作者太少,因為出版社規模都太小,要投資一些具潛力的作家是很大負擔;新血編輯也不夠,很少有出版社願意繳學費培育;出版社為了追求效率,也寧可拆解成數個小的出版單位。

郭重興指出,台灣出版業發展時間短,之前經濟起飛時,卻因為戒嚴等政治因素,出版業沒有跟著起飛,如今又遇上經濟不景氣,不僅擠壓了編輯的空間,一些出版社更視編輯為生產者,一切向市場、利潤看,造成許多出版人流失。

讀書共和國曾在2007年遇到財務問題,加上之前業績太集中在幾本暢銷書,以致於經營危機來時,無法承擔。郭重興說,當時只有兩條路可選,一條是「閃」,另一條就是「衝」,他很感謝2008年團隊努力一起撐過困難,也感於集團本質必須改變,自2009年起開始招兵買馬,加強本土化、多元化,儘管他沒有家財萬貫、金主力挺,也想努力打造有利環境,對閱讀保持信仰與堅持。

#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