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全台「空氣盒子」偵測到的空汙地圖。(摘自lass-net.org)
由全台「空氣盒子」偵測到的空汙地圖。(摘自lass-net.org)

空汙是許多城市的頭痛問題,台北市的「空氣盒子」最早來自民間社群發起「自己的空氣品質自己測」計畫,獲市長柯文哲大力支持,由一個據點逐漸擴大,再拓展到中南部縣市,如今全台超過1500個據點,同時拓展到海外26國,這項由下而上,結合學研、社群、產業與政府的物聯網應用,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空氣盒子計畫。

民間發起「空氣盒子」,主要彌補政府對空汙監測的不足。中研院資訊所副研究員陳伶志指出,環保署在全台設置76個監測站,主要測量環境背景值,多半放安置在10-15公尺高空,但民眾在意的是住家附近空氣品質,民間版空氣盒子主要監測PM2.5。這些比髮絲還細小的汙染源會向下沉降,所以大樓1樓與3樓測到的數值也不同。

「空氣盒子」大爆發,所有資料都在網路平台上公開,空氣盒子有4種形式,可以自行組裝,民眾或專業人士可以上網查詢、加以開發應用。陳伶志透露,「在政府支持下,未來4年內,全台空氣盒子數量將達1萬個,這些資料透過大數據分析,可以發揮更強功能,促成改革。」

台北市許多小學安裝空氣盒子,教室外設有大型看板,學生們每天查詢PM2.5數值,成為最佳環保與創客教材。陳伶志指出,「目前已有印度、馬來西亞等國來取經,台灣累積大量實證經驗,成為智慧城市的極佳案例。」

除了空氣盒子,台北市最快7月在內湖區試辦「智慧路燈」計畫,把檢測器安裝在路燈上,不僅可測PM2.5,也可偵測車流、監控環境。例如,垃圾車來了,民眾可以透過手機app掌握垃圾車行走路徑,不必等待「少女的祈禱」音樂響起,才急忙趕著倒垃圾。此外智慧路燈也可以追蹤銀髮族,避免失智長者走失。

台北市在大安森林公園、二二八公園、復興及大湖公園已有初級版智慧路燈,提供手機充電設備,廣受民眾好評,之後還會在其他八座防災公園加裝。業者表示,路燈數據是透過自己的傳輸系統,再傳送至雲端平台,所收集的大數據可供公私部門更好的實用。

#台北市 #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