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弗蘭科潘(Peter Frankopan)。(Peter Frankopan提供)
彼得.弗蘭科潘(Peter Frankopan)。(Peter Frankopan提供)
1月18日,首趟從中國開往英國的中歐班列抵達英國倫敦的火車站。 (新華社)
1月18日,首趟從中國開往英國的中歐班列抵達英國倫敦的火車站。 (新華社)
彼得.弗蘭科潘小檔案
彼得.弗蘭科潘小檔案
大陸一帶一路路線圖
大陸一帶一路路線圖

以「絲綢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聞名於世的作者彼得.弗蘭科潘接受《旺報》記者專訪時指出,2017年世界注定是充滿不確定和動盪的一年!美國保護主義盛行,歐洲右傾可能帶來歐盟的分崩離析,中東回教激進主義也在蔓延,目前看來只有中國推行一帶一路將是世界的重大穩定器,對於世界的影響,歷史意義重大,可能決定未來世界命運。

曾經在書中提出西方時代終結,中國將重新塑造世界的弗蘭科潘表示,目前廣義的西方包括歐美都被結構性問題所束縛,加上中東政治動盪引起的難民問題外溢,恐怖主義的威脅不斷擴大。原本相對世界其他地區充滿自由主義和寬容文化的歐洲也出現了極端右派掌權的趨勢。荷蘭、法國、義大利、波蘭、匈牙利都可能因為極右派得勢而展開脫歐公投,導致歐盟分崩離析。

川普上台 增添不穩定

他並且認為,原來一直在世界扮演穩定角色的美國,因為川普的上台更為世界增添了不穩定因素。川普對回教徒的敵意,到堅持在美墨邊境修築圍牆,對原本的歐洲盟友和日韓也心懷不滿,對中國,新成立的白宮全國貿易委員會負責人在過去公然鼓吹和中國的戰爭(The China Wars)和被中國暗算(Death by China),這一切都為世界的穩定發展帶來陰影。

因此他認為,世人現在看到的現象可能是西方時代終結的預兆。西方已經出現了典型的衰敗和走下坡的症候群。而在歐洲、美洲發生的英國脫歐或美國排斥墨西哥的事件和亞洲顯示出的合作、共榮趨勢有很大的不同。當歐洲、美洲逐漸分崩離析的時候,中國推行的一帶一路不光將亞洲國家拉近,更成了維繫全球化的中流砥柱。

絲綢之路 連結各文化

對於全球化和世界歷史,弗蘭科潘也有自己獨特的解讀。他表示,從小就對世界充滿好奇,不同文化互動綻放的智慧之光深深吸引著他。但他讀到世界歷史時卻感到完全是西方的視角。實際上,遠在西方強盛,主宰世界進程之前,亞洲的絲綢之路就把沿路的各個文化和地方連接在一起。因此他認為西方不能再忽視絲綢之路的歷史地位,也不能刻意抹殺非西方地區對世界的貢獻。因此他反覆和西方讀者強調,位於歐亞大陸邊緣的歐洲一直到近400年來才登上世界舞台的中央,1000年前,人們不會到牛津、劍橋學習,因為學習中心位於亞洲。他認為隨著中國崛起,世界可能會重新回歸到歷史的常態。

他甚至認為,全球化可能2000年前就開始了,從亞洲到地中海到非洲,逐漸由不同的人或團體或政治勢力將世界以貨物串聯起來。但在這個過程中,語言、宗教、觀念、疾病甚至基因也開始互相傳播。因此絲綢之路嚴格講起來不是單一的有一個起點和終點,而是不同的團體和政治勢力構成的網絡將世界串聯起來。

中國崛起 西方戒心生

對於中國推行的一帶一路,弗蘭科潘認為非常符合邏輯和有道理。中國在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後,積累了可觀的財富和經驗。推行一帶一路,不但利己而且利人。著重表現在三個方面:中國能在其中獲得未來發展的潛在需求,建立長遠的合作夥伴和友誼並且在國際事務上扮演領導角色。而依照他的觀察,現在的西方是反其道而行!他認為,西方仍舊將可以扮演關鍵角色,但必須學習適應不斷變化中的國際環境。

對於一帶一路可能引起西方甚至其他國家的懷疑、偏見和抵觸,他認為這是未來中國需要用智慧解決的最大問題。因為隨著中國的影響力逐漸擴大,就算是自然、合理的權力擴張,也會被其他國家解釋為侵略和野心。

因此,他認為,如果從歷史教訓學習的話,雖然世界越來越形成一個互相離不開對方的網絡,但戰爭爆發的機率仍然存在。1914年就因為法蘭茲·斐迪南大公被暗殺,而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中國 #世界 #一帶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