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煜峰不諱言表示,電動車在台灣還在發展階段,工業局竟訂比柴油車更高自製率,真的是很「瞎」。政府政策不切實際,電動車附加價值率影響補助,業者購車成本太高、且電動車續航力及穩定性不足,造成業者使用電動車的意願裹足不前。

桃客總經理楊世勳表示,為了綠能環保,願意配合政府政策,即使成本高於柴油巴士還是願意採購使用,但也希望政府可以多補助業者費用,否則這也是一筆沉重的負擔。

太魯閣客運董事長蘇麥克指出,經過太魯閣山路嚴峻考驗迄今,未曾發生顧路狀況,對於電動公車印象徹底改觀;事實上確實是如同報載,遭工業局制肘,導致至今上路快一年仍領不到政府承諾的補助款。新竹客運副總黃文義與雲林客董事長李道豪均對,補助卡在工業局,業者有心無力有所怨言。

苗栗客運唐課長認為,電動公車充飽電一次續行力可達350公里,運行成本低廉,且符合節能減碳之綠色運輸。阿里山客運董事長林純如說,阿里山客運今年1月向凱勝綠能採購8台全新純電動底地板公車,迄今5個月未有運行中故障以致車班延誤之情事,車輛的續航表現亦令人滿意。

捷順交通董事長郭修祥與林純如說,政府所給予的電動車購車補貼原本就是為了鼓勵業者將嚴重汙染的柴油大客車汰換成電動車,卻因為經濟部工業局以「推動國內電動車產業」的大帽子,導致業者在申請購車補貼時受到嚴重影響,以目前補助款的申請方式及核撥速度,確實是讓業者卻步的主因。

屏東客運總經理郭子義試算指出,以業者立場,若柴油與電動公車兩車的成本在有補助的前提下相去不遠,同時能兼顧環保與營運何樂不為?

#補助 #電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