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檢調偵破國內首件「洗茶」案,賴姓茶農以越南進口茶葉冒充台灣茶葉,並用未參賽社員的名義,參加南投縣某茶葉生產合作社2015年冬茶比賽,藉此洗茶取得認證,價格一下翻漲8倍,初查已賣出8000台斤,不法獲利500萬元,全案依詐欺罪偵辦中。
已賣8000斤 獲利500萬
南投調查站月前接獲檢舉,指有不肖茶農以大量外國進口茶葉,冒充台灣茶葉,參加冬季茶葉比賽,居然還獲得「二等獎」等不錯成績,於是透過管道取得該批茶葉,並報請南投地檢署檢察官指揮偵辦。
調查人員表示,過去進口茶冒充台灣茶情況時有所聞,因為缺乏檢驗技術,用肉眼難以辨識,無法查出產地;但去年底農委會茶改場已研發出最新的「茶葉無機成分元素分析」技術,經鑑定查出這批茶葉來自越南,陸續約談賴姓茶農、嘉義曾姓茶商,查扣比賽得獎茶400多台斤。
冒社員報名 5成獲獎
檢調指出,茶賽報名資格,限定台灣生產的當季茶葉,加上比賽得獎茶價格翻漲,參賽限制件數,因此,茶農間借名參賽的情況很普遍。
賴姓茶農進口9030台斤越南烏龍茶後,冒充台灣茶,並以未參賽的社員名義報名茶賽。經評審後,賴姓茶農約5成茶葉獲獎,主辦單位依「得獎品級」將獲獎茶葉密封,包裝成「標示產地為台灣」的茶葉罐禮盒,原本1台斤350元的茶葉,經過比賽得獎加持,依獎項差別,以每台斤1000至2800元不等價格出售。
南投地檢署表示,目前已有多名被害人出面,將陸續清查是否有其他茶農涉案。
鑑定新技術 遏冒牌貨
茶賽主辦單位也表示,政府遲未解決進口茶問題,導致市場混亂,影響南投茶葉銷售及茶農生計;目前已有檢驗新科技,希望能遏阻進口茶冒充台灣茶情況,共同建立南投茶葉品牌。
茶改場魚池分場長郭寬福說,茶賽評審主要是鑑別茶葉的品質,而茶葉外觀、製法及醱酵度只有細微的差異,很難辨別。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