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決垃圾問題,雲林縣府與環保署達成共識,將率全國之先引進歐美技術成熟的機械生物處理系統(Mechanical and Biological Treatment),垃圾經乾化分類後,真正需焚化或掩埋的廢棄物只剩5至10%,最快4年可完成建置。
「危機就是轉機,雲林將成為台灣第一示範縣市!」雲林縣環保局長林長造指出,機械生物處理系統(MBT)是多元處理系統,即在全分類場內將所有垃圾先烘乾,然後進行廚餘、金屬、紙類等高熱質(Refuse Derived Fuel,RDF)分類成資源後,最後約只剩下5%至10%真正沒有再利用價值的廢棄物需要焚化或掩埋,大量減少垃圾量。
林長造透露,目前已在縣內一工業區內找到一塊公
共用地,非常適合建立MBT,只要完成用地細部變更,進行環境差異分析,再找到優質的民間業者合作,所有流程都順利的話,最快4年就可以建立完成並啟用,環保署有意把雲林這座MBT建置成為台灣第一的垃圾處理示範點。
此外,許多人質疑雲林縣垃圾難以去化,是因為林內焚化廠遲遲不啟用。林長造說明,林內焚化廠如果要啟用,得再進行環境影響評估,時程最少3至4年,其次因已閒置10幾年,重啟也得檢修機器,約得再耗時2年多,相關作業都沒問題,加總最少要6年才可啟用,和推MBT時間差不多。
#垃圾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