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到「冬至」,台灣人多與湯圓做聯想,其實冬至並非只有吃湯圓,大陸華北地區不僅會用「餃子」、「餛飩」過節,有些地方更會吃冬至麵;而貴州也靠狗肉、羊肉過寒冬。台灣民俗專家蔡上機表示,台灣冬至的習俗,多以吃湯圓為要,道教也會用紅龜粿、紅圓仔等供品敬神,祈求來年順利、圓滿。
冬至在民俗節氣中,占一席之地,素來就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兩岸民眾到冬至時,也準備對策過冬。老北京人阿龍說:「冬至最大的樂趣,就是能吃到餃子。小時候生活條件不好,能吃到餃子就很開心了!一家子坐在一起桿皮、包餃子氣氛和樂。」
上海人吃羊肉補陽氣
雖然吃餃子是北方人對冬至的印象,但上海人吳復說:「冬至就是要吃羊肉補陽氣!每逢冬至前夕,親戚都會到農戶買整隻羊。奶奶會用羊皮熬煮羊膏,並加入蔥、薑、黃酒、紅棗,吃了羊膏,冬天就不怕冷。」
而江南一帶是吃「赤豆糯米飯」以趨避疫鬼、防災祛病;浙江有吃擂圓、番薯湯果等習俗,並用圓潤的外型,衍生圓滿、團圓之意;安徽合肥則靠「冬至麵」度寒,並有俗語「吃了冬至麵,一天長一線。」
湯圓結合風水能開運
台灣冬至吃湯圓的習俗,源於大陸閩南、潮汕地區,蔡上機說:「冬至吃湯圓的習俗,是中華民族慶祝地球又過了1年,顯現自己又多了1歲,讓來年能夠圓滿、順利。」
湯圓不僅象徵圓滿、長1歲,網路也有吃雙色湯圓開運、招桃花的說法。蔡上機表示,若將湯圓結合風水,確實可能。在今年冬至到明年冬至期間,將煮熟的湯圓置於房間、客廳的東北或南方其一位,可讓湯圓吸收2018年的生氣,進而達到招好運、桃花、財富、驅壞運之效。
此外,蔡上機認為,湯圓顏色不具任何效果,最初只為討吉利才加工成紅色。除了吃湯圓,道教也會在冬至時,用紅龜粿、紅圓仔敬神,祈求來年順利、圓滿。
小靈通 冬至
又名冬節、數九、賀冬,是24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對。一般定在公曆12月21日至12月23日之間。冬至時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白晝最短;冬至日後,北半球白晝天數漸增。
對於冬至的飲食習俗,兩岸有所差異。而台灣吃湯圓的習俗,則與大陸閩南、潮汕一帶相同。
24節氣在2006年被大陸列進第1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名錄》;2016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黃冠智)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