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台灣電商市場大戰空前火熱,不過就在各大業者與廠商紛紛祭出優惠與折扣來搶市之際,SEA集團旗下電商蝦皮購物選擇換一種打法,透過強化社群以及內容行銷的方式,於社群進行「台灣人煩惱調查」,以趣味的主題行銷策略來包裝促銷活動,並以內容創造更多需求,預估此檔行銷活動,將可望帶動業績成長三成。

蝦皮購物於2015年底在台灣上架,砸錢以「免運補貼」一戰成名。蝦皮目前在台灣的成績中,應用程式下載量突破1200萬次、單月訂單突破800萬件、商品物件數高達2.4億件。而在2017年雙11檔期中,也創下同時在線用戶亦創下20萬人、當日不重複訪客240萬人的佳績。回顧此一成績,除了免運、折扣以外,蝦皮深耕社群,不定期推出多元創意的行銷策略,也是出奇致勝的主要關鍵,成功讓蝦皮在網友間掀起不小的討論。

在台灣建立口碑與知名度後,蝦皮並未因此停下成長的腳步。蝦皮購物行銷經理郭雨潔指出,蝦皮購物雖然在台灣知名度高,但卻不是人人都真的上蝦皮買過東西。她指出,期望蝦皮購物在台灣的使用率、下載次數都能持續成長,未來更要做到「蝦皮無所不在」,讓台灣的消費者一想到買東西,就能率先想到蝦皮,並上蝦皮購物消費。

而要達到這個目標,2018年蝦皮購物改變策略,不再陷入同業之間的折扣戰,而是改從「使用者的需求出發」,並透過內容行銷來刺激業績成長。蝦皮購物近期最新推出的促銷活動,就是以「國人煩惱大調查」為主題,透過調查Google關鍵字、Facebook、LINE等各種社群平台,找出現代人最煩惱的議題,並推出100種「解憂方案」,以此包裝商品與折扣。

蝦皮做的調查顯示,台灣民眾最苦惱的前三大問題為「好想瘦下來」、「每天加班心好累」以及「總是睡不著」,蝦皮透過創意方式對症下藥,推薦能解決煩惱的商品清單,例如能一秒變瘦的比基尼圍裙,或是以乾洗髮來解決加班太多導致頭髮油膩的窘況。蝦皮指出,這次進行的煩惱調查,推出3天就收到超過3,000份回應,網友反應相當熱烈。

郭雨潔指出,在電商同業都在大打折扣戰的時候,蝦皮要用「內容創造需求」,未來也會有更多異業、跨界合作。不過她也指出,這不代表蝦皮未來就不推出折扣活動,而是會以主題、社群活動等主題包裝,來創造與網友間更多的互動。

#電商 #蝦皮 #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