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社會企業方興未艾,包含國內外政府與投資機構,都認同社會企業所帶來的社會創新,是解決社會或環境問題的最佳商業模式。然而社會企業需要社會資本,有賴主流企業的投入與利益關係人的共同努力,更需要社會大眾的認同與支持。

有鑑於此,KPMG安侯建業日前舉辦2018 KPMG社創高峰論壇「社會創新:綜效進行曲」,邀集國內外產官學及企業界領袖,探討企業永續策略與社會創新整合的趨勢、建構社會創新模式的合作網絡、擘劃企業社會創新的發展藍圖與行動、企業與社企如何共創價值等關鍵議題。

安侯企業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曹坤榮致詞時表示,面對國內外經濟發展變遷快速,同時環境與社會面的風險逐漸擴大的挑戰下,企業應從核心本業出發,共同思考社會創新方針。

曹坤榮說,根據調查顯示,在2010年以前,全球風險聚焦在商業、景氣,例如中國經濟衰退,資產價格崩跌等議題。但2011年後,已轉向為環境與社會面的風險,例如極端氣候、貧富差距,以及歐洲難民潮等社會問題,顯見全球風險不僅是經濟面向,而是衝擊人類社會層面。為此聯合國2015年更提出17項永續發展目標,希望透過利益關係人的「群策群力」,共同達成全球永續。

主流企業與社會企業橋樑 促成多元合作模式

曹坤榮表示,KPMG安侯建業秉持企業社會責任,自2013年起每年持續舉辦社會企業高峰論壇,深入探討各種社會企業議題,並扮演主流企業與社會企業對接的橋樑。今年將議題擴大到社會創新,期待串聯多方利害關係人、促成多元合作模式,以達到突破性的改變,謀求社會最大福祉。

催生台灣第一個公平貿易企業「生態綠」的民進黨立委余宛如表示,她耕耘社會企業領域10年,初期也曾被認為是個騙子,或是秘密宗教的教徒,但這主要是當時社會的認知沒打開。然而,社會企業相當需要社會資本,如何擴大發展、強化民眾認知,需要大企業的幫忙。

為此,KPMG安侯建業身先士卒,率先導入公平貿易咖啡;台北101也在前董事長宋文琪及現任董事長周德宇的支持下,成為台灣公平貿易的地標,而台北市更成為華語地區第一個公平貿易的城市,這都是台灣推動社會永續的成果。余宛如認為,企業永續治理已成趨勢,社會各界未來會要求評價機構給予企業一個永續治理的評價,因此企業應正視永續發展策略,找出公司未來價值,進而發揮更多社會影響力,才能獲得國際資金青睞。

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表示,面對接踵而來社會風險之挑戰,如何找出社會創新方向,有賴社會企業、主流企業、社會大眾、民間組織及政府各方逐漸建立起合作橋梁,在各類重大議題上更紮實地共創綜效。

社會創新最佳合作模式

是深入DNA的全面合作

黃正忠指出,社會創新的合作模式很多,包含資金贊助、產品採購等淺層面向,但最好的合作模式,是透過核心平台、資金、技術與業務上的合作,「由上而下」深入所有面向。他舉荷蘭社會企業生產的公平手機(Fair Phone)為例,出貨量雖然少,但關鍵在於其零組件取得公開透明,生產過程友善勞工,且追求長於人類壽命的使用年限,即使手機報廢也能進入回收體系,也因此成為綠色和平組織評比為世界第一品牌。

黃正忠強調,以往企業著眼營收、獲利,但在獲利創新高的同時,外界會關注企業所創造的價值,是否讓利害關係人同時受益,也是投資機構用以評價該企業的指標。因此主流企業投入社會創新,不僅能解決社會棘手的問題,還能改變企業形象、提升營運效能、拓展新市場,創造共享價值。

#企業 #社會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