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位帶著西方臉孔、高齡近90歲的古巴奶奶,為何唱起東方戲曲,歌聲嘹亮,扮相有模有樣,樂此不疲?香港導演魏時煜最新紀錄片作品《古巴花旦》,記錄一段珍貴的「古巴女兒,華人爸爸」父女情,以及戲曲在古巴曾風行一時的黃金年代,日前在香港首映,未來可望在台播映。
兩位古巴奶奶,分別是何秋蘭、黃美玉,明明是古巴人,卻有華人姓名,原因在於,他們都有華人爸爸。兩位都是早年在古巴國光劇團裡的名角,舞台下的她們也情同姊妹。而創辦國光劇團的人,正是何秋蘭的華人養父方標,該團以演唱粵劇為主,讓當時在古巴的華人,一解鄉愁。
何秋蘭表示:「我父親那時候到古巴,一直想要創辦劇團,他創的國光劇團,正是古巴夏灣拿第一個戲班,我也在他的訓練之下,8歲就登台演出,父親的戲曲夢,就在我身上發揮。」
身世波折 如天涯歌女
何秋蘭的身世幾經波折,有如天涯歌女,何秋蘭是她演戲的藝名,原來的名字是何秋菊。母親在16歲時生下她,一個月後生父過世,母女二人流落街頭,一名華人廚師何買盛收留她們。但2年過後,廚師得了肺病,母親怕她受到感染,只得帶她離開,再度流落街頭,遇到另一位華人方標收留,方標對這對母女照顧有加,也沒要求何秋菊改姓,讓她保留第一個養父的姓氏。
古巴戰後 戲班解散
和何秋蘭不同的是,黃美玉有一半的華人血統,父親為華人,但因為「父親認為在古巴生活,不需要學中文」,所以一個中文字也不認得,學戲全靠外語拼音。有趣的是,當年黃美玉就是在舞台下看見何秋蘭演戲,才決定要加入戲班,成為演員。
然而,1953年發生古巴革命戰爭之後,隨著時代動盪,戲班也解散了,黃美玉成了外交官,何秋蘭成了收銀員,也因為認識中文字,而在鉛字印刷廠工作,兩人好一陣子沒聯絡,直到老年重逢。
這部紀錄片裡呈現了兩位奶奶的尋根之旅,她們回到華人爸爸的故鄉大陸,並在供奉粵劇祖師爺的會館,以及廣東佛山祖廟裡表演開唱,一解跨越時空的鄉愁,場面動人。
值得一提的是,過去記錄何秋蘭故事的影片,還包括劉博智短片《古巴唐人》、香港電台《華人移民史》等。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