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錤是蘋果旋風崛起的指標性人物,過去幾年以來,每每發出看法,都獲得國際資金高度認同,被譽為「地表上預測蘋果最精準專家。」甚至有同業笑說,以前蘋果新iPhone規格都在9月發表會才揭露,「但有了郭明錤,至少半年以前就知道蘋果要變什麼新花招。」
郭明錤離職傳聞,從去年底即開始發酵,知情人士說,更大市場、更多新興產業的機會點,是知名分析師轉換跑道的主因。
首先,台灣的科技競爭力自不在話下,然僅半導體、蘋果供應鏈市值夠大且完整。舉例來說,各研究機構紛紛投入資源切入車用領域,但除了零組件,服務與軟體更是未來主流,相較之下,大陸或其他國家的產業生態系比台灣完整,自然較有吸引力。
再者,以一個分析師的生涯規畫角度來看,如果只是期待台灣複製從PC王國成功轉型到智慧機供應鏈大國經驗,並不實際;因在轉向未來的過程中,必須花費不少時間,中間的產業轉型陣痛期對分析師是很高的機會成本。
與其坐等,不如更寬廣的角度參與新趨勢與商機,且未必侷限在電子供應鏈,未來再將所學帶回台灣產業與資本市場。
事實上,像是美林、德意志、巴黎證券等,過去1、2年間,都進行人力再配置,將不少分析師調往香港或大陸,負責的產業也不一定與原本在台灣時完全重疊;其餘外資券商,也把旗下分析師涵蓋範圍擴大到大中華市場。
再加上近期A股入摩、FII將在大陸掛牌等客觀因素,或許也可以看出郭明錤未來的可能動向。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