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國鼎、孫運璿的時代,政府很有遠見地針對電力系統作出長遠規畫,也為台灣的經濟奇蹟給了堅實的基礎。面對地球氣候變遷的挑戰,的確每種能源都有它的優缺點,以及技術上的限制,適合其他地方的技術,可能不一定適合台灣,但也絕對不能畫地自限。

為了對抗地球暖化,目前全世界至少有15個國家承諾在2030年全面廢除燃煤發電,英國積極邁向不燃煤發電,法國甚至計畫3年後就將最後一座燃煤電廠除役。當前台灣政府以增加可再生能源為當務之急,短缺的電卻寧願採用汙染較高的火力發電,也不啟動核四。而台灣正推動電動車、工廠自動化等工業4.0發展,需要穩定的電源,如果仍過度依賴石化發電,這與國際趨勢背道而馳,非台灣之福。

有人問我,是不是贊成核四?我個人認為,太陽能和核能都可解決台灣缺電的問題,對台灣來說,太陽能更是最經濟也是最需要的。台灣的發展就是需要電,在乾淨的可再生能源可以全面滿足用電需求前,我們必須退而求其次地選擇汙染較低的發電方式,而不是聽到核能就開始討論廢核或擁核。

早在李國鼎時代就看到這世紀我們要用核能,當時派最優秀的工程師到美國學習,累積很多經驗,我們沒有必要自己嚇自己。福島核災的日本、對岸的中國大陸,以及我們的競爭對手南韓仍舊啟動和興建核能電廠,這許多國家都使用核能,台灣已從亞洲四小龍之首,落居末位,我們有什麼天大的本事可以完全廢核?

因此,封存核四是非常錯誤的政策,這會害死台灣的老百姓,讓台灣工業搞不起來,沒有電誰會來投資?

在走向低碳經濟的過程,除了積極開發可再生能源,同時要儲能與電源管理,而節能一直是我們認為最容易可以做到的事。低碳城市是個微電網概念,台達電的太陽能、風力發電方案、儲能系統、電動車充電、綠色機房、智慧綠建築等,都可發揮作用。

過去十餘年台達電累積打造了26棟節能減碳、友善環境的綠建築,其中經過認證的18棟,僅2017年就節省了1490萬度電力,效益可觀。如果政府能將遊戲規則制定清楚,修正對石化燃料的不當補貼,對影響民眾身體健康的汙染源加計社會成本,必可大幅提升台灣能源效率及刺激新的智慧節能產業和就業機會。

台灣到底適用什麼能源?需要全體社會討論出一個共識,一旦決定了,就應該全心全意努力推動。最後我要強調,有穩定的能源、電力,台灣才有未來。(作者為台達電子創辦人)

#台灣 #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