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歷33歲理工男,一點都不宅,有著燦爛笑容,更有滿腔幫助台灣新創青年的熱忱。他是李偉國,縱橫兩岸房產公司後,趕上大陸創業熱潮,轉換人生跑道,擔任北京華燦工場總經理,看重人生價值高於薪水價錢,仍在學習大陸職場拚搏該具備的氣場,正規劃打造一座可讓兩岸青年一起工作、生活的共同家園。他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著詩和遠方。
在成功大學土木所的學生時代,李偉國就對學校公共事務感興趣,曾任學生會長,號召濁水溪以南的所有大學的學生會長組織「南大聯」,還曾任行政院青年顧問。研究所時期到上海同濟大學交換,開啟了認識大陸的觸角,也在心中埋下未來到大陸發展的種子。
從台灣房產公司小有成績的幹部,跳到大陸知名房產業,成為該公司第一位雇用的台灣人,李偉國當時住在北京郊區,到市區單程就要近兩小時車程,為了工作應酬,常常休假也要往返市區,自掏腰包與客戶吃飯,幾乎沒有休息,當時曾被陸媒報導在北京打拚的故事,還被台灣朋友問,「你在台灣有車有房,幹嘛去大陸這麼辛苦?」
李偉國自我勉勵,如果在大陸連房子都能賣,沒有什麼賣不了;如果能適應這樣的生活,以後沒有什麼苦不能吃,他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著詩和遠方。
點滴累積,2017年4月,李偉國再次放棄已經穩定的生活,與幾位志同道合的夥伴創業,在北京中關村成立華燦工場,以自身經驗建議並協助想到大陸創業的台青,一年多來,他看到各式各樣的創業故事,也見證了兩岸青年在共謀創業過程中擦出的火花。
李偉國觀察,台灣人屬於節約成本的「守成型」,大陸人則是勇於開疆闢土的「開拓型」,台灣人認為有多少事招多少人,大陸人傾向人手多了自然有事可做,也可開闢更大市場;在職場的簡報或談判,台灣人講話較保守,大陸人則比較「膨風」,「當在這邊所有人都這樣,你不這樣就弱掉了!」他直言,氣場比別人弱,就會輸在起跑點,他也正在努力適應大陸的職場生態。
現在李偉國打算打造一座「兩岸共同家園」,有創業基地、有餐廳、有公寓,讓兩岸青年一起工作、生活,地點也找得差不多。從「南大聯」到「兩岸共同家園」,當年李偉國的「學生會長魂」,還在燃燒。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