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長庚醫院免疫腫瘤學卓越中心主任張文震說,醫學療程須透過嚴謹的人體臨床試驗,證實有效後才會核准,但細胞療法尚未有嚴謹的科學試驗,目前都還是「嘗試」性治療,連第4期都還未有確定的療效,加上各種癌症有不同的適應症,很難說單一細胞治療就能涵括所有癌症,如今放寬至1至3期實體癌經標準治療無效患者,他擔心此類患者因害怕正規治療副作用而選擇細胞治療,衝擊醫界的標準制治療規則。

張文震指出,所有的治療方法都需經過對照實驗組,長期性、科學性的證實,若貿然上路,他還是會提醒患者,切勿抱太大希望,且必須經過證實有效的標準治療後,真的走投無路再投入細胞治療。

督保盟發言人滕西華指出,政府大動作召開記者會,宛如公開掛保證,讓患者認為政府核准的新技術就是有效,恐將掀起自費風暴。

他認為,衛福部在宣布「德政」外,應制訂六大治療的上限,統一收費標準,不能由醫院漫天喊價。

台灣癌症免疫細胞協會理事長紀君霖則提醒,台大、北榮、北醫、馬偕、中國附醫、高醫大等大型醫院,如何提出細胞免疫治療方法及收費標準,並提供完善的設備及資源人力,是台灣癌症細胞免疫治療發展的重要關鍵。

#醫院 #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