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運輸業長久以來從印尼及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進口棕櫚油,卻也長期受到人權及環保團體抗議,因為東南亞棕櫚油生產不僅造成森林濫砍濫伐,也長期剝削勞工。

由多個非政府環保組織組成的聯盟「Eyes on the Forest」估計,印尼蘇門答臘島上占地面積近8萬坪的自然森林,恐怕在未來31年內毀掉56%,主因就是當地棕櫚油業者濫砍濫伐。

歐盟為了因應氣候變遷,近年正積極擴大再生能源占能源生產比重,並在今年6月宣布將自2030年起,逐步禁用棕櫚油做為運輸燃料。

馬來西亞原產業部長郭素沁(Teresa Kok)表示:「我們極力反對這項歐盟決策,因為這違反自由公平貿易原則。」印尼貿易部長更指控歐盟打算對棕櫚油掀起貿易戰,並多次揚言將採取報復手段。

由於全球棕櫚油產量有高達80%來自印尼及馬來西亞,而歐盟又是兩國棕櫚油最大客戶之一,因此不難想像新政策將對兩國經濟帶來衝擊。

研究機構Fitch Solutions也在近日報告中表示:「棕櫚油業面臨的最大風險是永續紀錄不佳,且在已開發國家名聲敗壞。」

雀巢與吉百利等歐美食品大廠近年更加在意上游原物料供應商的永續性,紛紛提高產品永續標準,讓東南亞棕櫚油業者備感壓力。

在新加坡上市的全球最大棕櫚油製造商Wilmart就在12月初宣布,未來將利用衛星監控上游供應商以減少濫砍濫伐。同業Olam也在今年初推出產品履歷追蹤平台,供歐美客戶線上追蹤棕櫚油及其他原物料的生產履歷。

#運輸 #追蹤 #印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