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台灣在故宮之外的第二大文創體,國立歷史博物館(史博館)的文創商店於去年12月31日吹熄燈號,立委陳學聖卻指出,連帶位在桃園機場的文創商品店也停擺,1年多年卻已流標6次,令機場的博物館文創商店走入歷史。對此文化部與史博館則回應指出,將持續修正招標條件,希望在3個月內招標出去,恢復營運。
陳學聖於8日招開記者會指出,史博館位在桃園機場的4家實體商店,自2017年5月被收回後,連帶高雄機場、松山機場、花蓮機場、高雄展覽館的文創商店營運都受到影響,營收不足以支撐營運費用,而自2017年4月起,史博館機場商店的委外營運標案已6次流標,致使博物館商店在機場熄燈,陳學聖表示,文化部正力推文策院之際,卻放任台灣博物館風二大文創體消失,甚是諷刺。
文化部則表示,改由文化部與桃園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博物館商店」由機場公司委託之免稅店經營廠商負責營運,銷售內容除了原來史博館的文創商品外,亦整合故宮、台灣博物館、自然科學博物館等不同博物館的文化商品,因此並未「熄燈」。
但陳學聖仍指出,博物館商店的商品是博物館經驗與記憶的延伸,由其他廠商或平台販售,則易淹沒在眾多商品中。
文化部進一步指出,史博館與原營運廠商的營運契約於上月31日期滿,該館雖多次協調及放寬招標條件,仍無廠商願意承接,現階段史博館先將商店空間歸還各機場。史博館副館長高玉珍指出,史博館實體商店確實經營不易,將再修正招標條件,努力在3個月內讓機場商店恢復營運。
#博物館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