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華盛頓公約保護的海中美麗生物「硨磲貝」,因遭人為採捕,數量愈來愈少,綠島沿海海域,每100平方公尺看不到2顆,台東縣政府農業處爭取經費,並向澎湖「借種」,要在綠島復育100顆「硨磲貝」,塑造綠島成為硨磲貝的復育基地,進而推動海洋生態保育觀光。
海中玫瑰 東海岸僅百顆
外型漂亮、有「海中玫瑰」之稱的硨磲貝,過去由於人為濫採,數量愈來愈少,台東縣是台灣本島少數還看得到數量較多的「硨磲貝」,據台東縣政府調查,綠島2015年還觀察到有304顆,2106年的調查只剩160顆左右,每100百平方公尺只看到1顆。
台東縣政府農業處漁業科長陳文泰表示,硨磲貝有「海中玫瑰」之稱,但1年才成長1公分左右,速度緩慢,已受到華盛頓公約保護,在台灣的東海岸海域僅有上百顆,非常珍貴。
陳文泰指出,調查過程中發現很多硨磲貝殼裡的肉被挖掉,還有一些足絲被切斷,相當可惜。
濫採硨磲 最高罰15萬元
他說,透過基因分析發現,綠島硨磲貝的品種和澎湖相似,今年特別向海洋委員會爭取80萬元經費,向澎湖借100顆種貝到綠島進行復育繁殖,並設立監測解說等相關設施,打造復育基地。
農業處長許瑞貴表示,由於綠島全島海域已列為護漁保育區,公告禁捕,一旦查獲採捕海中生物會罰3萬到15萬元,因此在綠島設置復育基地相對安全,也可提升綠島海洋生態觀光價值。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