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蔡政府這種「上駟對下駟」的打法,可能隱含選戰上的政治算計。
首先,藉著塑造「接受九二共識」與「否認九二共識」對決的氛圍,為民進黨2020年總統大選的戰略主軸定錨,同時拉抬蔡總統在綠營的支持度,並號召深綠、淺綠選民歸隊。
第二,絆住韓國瑜幫高雄拚經濟的腳步,讓他的政見和抱負無法施展,在無可奈何的狀況下,韓有可能轉而直接競逐總統大位。但如此一來,在缺乏參選的正當性下,失信於高雄市民,就可為民進黨重新光復高雄市奠基。
第三,以「一桃殺四士」的謀算,製造韓國瑜和「國民黨三個太陽」:吳敦義、王金平、朱立倫之間的矛盾、對立,重蹈「分裂的國民黨」敗於「團結的民進黨」的覆轍,以取得2020選舉的勝利。
第四,營造藍綠雙方統獨對決的態勢,使「白色力量」台北市長柯文哲的政治話語權及新聞曝光度被邊緣化,再伺機說服柯P與蔡總統搭檔組成「蔡柯配」,角逐2020大選,再度贏得中央執政權。
第五,民進黨否認九二共識,製造統獨對立,可刺激、挑釁中共鷹派倡言喊打,激起台灣內部民粹意識的反彈,增加綠營得票率。
換言之,隨著2020總統大選的煙硝味愈來愈濃,綠營若將韓國瑜操作成假想敵,應可收「分化藍太陽、孤立柯文哲、刺激共產黨」之效,俾利綠色政權持續執政。
台灣年長的一輩時常懷念「台灣經濟奇蹟」,那是1970年代台灣躋身「亞洲四小龍」的榮耀感。然而歷經20餘年藍綠惡鬥的折騰,台灣的經濟幾乎原地踏步,榮景不再,年輕人找不到出路。這也是為什麼韓國瑜日前會感慨地說,「台灣整整鬼混了20多年,完全沒有在進步!」
執政黨想要贏回民心,就應秉持「政治是服務經濟的手段與方法」,將選戰主軸重新拉回「民生經濟」與「兩岸關係」的議題,唯有經濟成長才是台灣進步的真正核心議題,不要一廂情願地「聯美抗中」,抑或擒「藍」先擒「韓」,否則帶給台灣的風險與衝突將難以預期。
(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