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橋改建工程完工模擬示意圖。(台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提供)
中正橋改建工程完工模擬示意圖。(台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提供)

位於台北市西南側的中正橋興建於民國26年,迄今已逾80餘載,經年肩負往返雙北市的龐大交通需求,但隨時代變遷與城市發展,中正橋橋梁耐震能力已不符最新設計規範,橋底高程也未達防洪標準;且橋面寬度不足,導致交通動線複雜,容易發生交通事故。台北市政府與新北市政府攜手合作,雙方共同出資,並由台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辦理工程設計與施工,致力達成改建中正橋為最現代化之橋梁!

中正橋的前身為日治時期興建的川端橋,因拱形橋墩造型獨特優美,與台北橋、明治橋(中山橋)、 昭和橋(光復橋)並列為20世紀台北城4大名橋,同時也是目前唯一碩果僅存的名橋。新工處表示,中正橋橋齡已80餘歲,是真正的老橋梁,實在無法負荷龐大交通量衍生的耐震、防洪、動線複雜等問題,為維護市民朋友使用安全,中正橋改建實是迫在眉睫。

改建方式經歷無數次的詳盡討論後,最終決定同時呈現新橋與舊的優點,即採「新舊併存」,考量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已經登錄中正橋日治時期興建的部分為歷史建築,故改建計畫將據以還原為川端橋的歷史樣貌,並在下游側興建現代化橋梁,未來的設施將能一舉解決各項既有沉痾,並完美結合中正新橋「與時俱進」及川端橋「風華再現」2種截然不同的特性。

強化導覽與生態機能

川端橋「風華再現」以復原僅存日治時期台北城4大名橋風貌為目標,建構台灣第1座僅供人行休憩的歷史建築橋梁。工程方面將拆除川端橋竣工後增建的結構體,並抬高目前的橋面板以符合防洪高程,橋面布設進行休憩活動需要的服務設施,同時具備歷史文化與觀賞河岸景觀等機能,拉近市民生活與城市文化資產間的距離。

中正新橋「與時俱進」旨在將新橋造型配合道路線型架構,以畫過天際的柔美弧線拱橋作為此區地景特色,新橋與新店溪的相對關係,就如同昔日永和八景之一的「網溪泛月」,立體地呈現在湖畔。工程方面新橋以拱形結構系統達到深河槽區不設墩柱,降低對河道的衝擊,並符合現行耐震規範。橋面的動線與寬度也進行調整,期讓民眾舒適地駕駛,高灘地景觀則依既有河川治理方式復舊,並強化橋梁導覽與溼地生態機能,同時囊蓋現代、新穎、休憩、景觀等元素。

智慧照明 北市首納入

新工處表示,長年恆更重慶南路阻礙道路兩側發展的高架橋,也將在本次改建計畫一併拆除。拆除後的永久路型,路寬將達30公尺,並採以人為本的概念設計,沿線布設寬敞的人行空間與綠帶並延伸至中正新橋,完整串聯人行與自行車網絡。磚面採透水吸水材質,額外吸納強降雨帶來的龐大水量,成為目前國際正夯的海綿城市。

中正新橋還藏有一個巧思,就是景觀照明系統可以智慧化地依使用者需要變化。目前設計平日晚上不同時段有不同的照明程度,遇到節慶假日,還可配合煙火或展現複數色變化,這項功能也是全台北市第一座納入配備的橋梁。新工處傾注所有心血辦理中正橋改建計畫,目前已設計完成,並向市民預告工程即將於108年5月開工、工期48個月,未來新舊併存的橋梁一定會成為新店溪嶄新的特色地標,同時具備文化、觀光、溼地、休憩等機能,共同再服務市民下個百年!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