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華路有不少外國弄堂,當年汪精衛小公館在此。此處老洋樓價格昂貴,多半屬於市政府保護產業。(本報系資料照片)
上海新華路有不少外國弄堂,當年汪精衛小公館在此。此處老洋樓價格昂貴,多半屬於市政府保護產業。(本報系資料照片)
這張攝於1939年2月26日越南河內的照片,是汪精衛長女汪文惺(左六)與何孟恆(左八)結婚當天的家族合照,汪精衛(左七)和妻子陳璧君(左四)也在其中。(汪精衛紀念託管會提供)
這張攝於1939年2月26日越南河內的照片,是汪精衛長女汪文惺(左六)與何孟恆(左八)結婚當天的家族合照,汪精衛(左七)和妻子陳璧君(左四)也在其中。(汪精衛紀念託管會提供)
1932年6月,宋子文(右)在北平與行政院長汪精衛(左)、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長張學良(中)合影。(商訊文化提供)
1932年6月,宋子文(右)在北平與行政院長汪精衛(左)、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長張學良(中)合影。(商訊文化提供)

在近代史上,汪精衛因為在抗日時期與日本合作,建立親日政權,被視為漢奸。近日他的後人將他生前文字完整集結出版,更首度曝光一份汪精衛親筆自傳草稿,希望還原當時情境。汪精衛外孫女何重嘉表示,決定出版《汪精衛與現代中國》套書,為的不是平反,「身為家人,問我如何評價汪精衛是沒有意義的,但我希望未來大家談到汪精衛,不是只有口耳相傳的八卦,而是知道更多的事實。」

手上有文件,有責公開

66歲的何重嘉是汪精衛長女汪文惺和植物學家何孟恆的女兒,雖然她從未見過外祖父,但對她而言,外祖父猶如從未離開,每年11月10日汪精衛過世那天,家人都會聚集在一起,向他鞠躬,「我的父母也常常告訴我們過去發生的事,他們知道我們總有一天會遇到指著我外祖父說他是漢奸的人。」

作為汪精衛的家人,何重嘉表示「漢奸」這個標籤對她父母影響很大,「只要有人在我母親面前提到汪精衛,她就會哭。她與他一同生活過,知道他的為人,她覺得這些評價對他而言很不公平。」

然而對何重嘉而言,隔了一個世代又是不同的情感,「我成長過程中,已經習慣大家稱呼我外祖父為漢奸了,所以這對我來說沒有影響,也不會傷害到我。我看待這件事的方式是,如果我手上明明有這些文件資料,卻不公開分享,因此大家不明白事實,那問題就出在我了。」

不在意毀譽,何須平反?

雖然不期待平反,何重嘉也認為平反會自然地發生,「我了解的是,他知道跟日本人談判是很挑釁的舉動,世人會因此視他為漢奸,但對他而言,他必須要做自己認為是正確的事,他當時真的相信所作所為是對中國人民最好的選擇,所以自己的安全、毀譽並不重要。既然他都不在意自身毀譽了,為何我還要去為他平反?」

何重嘉表示:「我相信大家讀過之後,自然會得到這個結論:他不是漢奸。我期待學界能夠在這之後有更多研究和論述,不要只停留在『漢奸』這個標籤。就像我們說一個人是『壞人』,可以了解為什麼他是壞人、壞在什麼地方?叫他『漢奸』太簡單了,沒有比稱他『漢奸』更糟的了。」

#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