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沿海養殖漁業發達,為讓傳統水產養殖產業創新及轉型,嘉義縣政府在5月20日公告辦理「108年嘉義縣智能養殖設備補助計畫」,總經費300萬元,補助漁民購置智能養殖設備一半金額,21日舉辦記者會宣布科技漁業正式啟航,並邀請今年度獲遴選的8位漁民到場見證。
青壯農接受程度高
科技漁業首航年,獲選補助者有林篤毅、邱經堯、柯明賢、唐昕遠、黃佳煌、陳泓碩、蔡中堅、蔡長材等8位,養殖魚種包括虱目魚、鱸魚、鰻魚,及白蝦等,都是新一代的青壯農,對於智慧養殖接受程度高。
水質監測降低損害
縣府農業處長許彰敏表示,智能養殖設備可提供24小時水質、微氣候感測監控及異常警報通知,有效延長預警及因應時間,並可聯動智能電箱自動控制水車、抽水馬達及投餌機等設備,只要利用手機APP,藉由物聯網中的感測數值和養殖紀錄,就可以簡化管理程序。
嘉義縣養殖漁業生產區發展協會執行長陳泓碩分享科技漁業的好處以及轉型的經驗,陳泓碩表示,「養魚先養水」,水對魚的影響最大,購買智能養殖相關設備,依靠水質監測可在第一時間知道水質變化,就能花更少的成本來挽救損害。
嘉義縣長翁章梁表示,過去傳統漁業養魚都離不開魚塭,經由農業處的相關補助計畫,透過手機平板就能控制魚塭狀況,現今人工短缺、少子化,遠距監控是趨勢,希望能藉由8位漁民的經驗,進而影響周圍的漁民,讓他們也能一起進入科技漁業時代。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