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提出「幫交換生出國找預算」近日引熱議,蔡政府見機猛酸韓,但事實上韓拋出「鼓勵大學生和研究生,在求學過程一定要有一年去國外當交換生,費用由政府想辦法解決」構想,最能解決台灣大專校院最大弱點「國際化」。
長期以來台灣大專校院國際化不足,以今年3月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國際化大學排名」為例,龍頭台大僅第163名;相較下鄰近的香港表現異常強勢,港學國際化是全球第1,香港科大和香港中文大學都位居全球前5,超越哈佛、麻省理工、普林斯頓、牛津、劍橋等一眾英美頂級名校。
交換生是國際化重要一環。和海外交流不同,交換生是指去母校的海外姊妹校就讀1學期或1年,學費是交給母校,且學分獲承認;海外交流是付費給對方學校,時間短,可能只是暑期海外交流或短期研習,且不見得有學分。
交換生最大誘因是可用母校學費讀歐美名校,如香港科大1位台生去年赴美國波士頓大學當交換生,若自費1年學費5.3萬美元,約新台幣159萬,約香港科大學費3倍、台灣公立大學的30倍。
港校非常重視讓學生出國交換機會,各校常以「全校學生大學4年內出國交換1學期以上的人數比例」作招生號召。如香港城市大學花5年時間,把學生出國交換比例從2013年不到50%增加到逾65%;香港浸會大學每年選送逾400名學生出國交換;香港嶺南大學學生出國交換比例更是近85%。而台灣就算頂尖大學,這數字最多僅1成。
送學生出國交換,不只是功利地讓國際化帳面數字好看,而是可拓展學生視野。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說,學生從國外回來,「氣質、談吐、見解就是不一樣」。此外,兩校互推交換生意味緊密學術交流合作,也是台灣大專校院「走出去」、被世界看見的重要管道。
#出國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