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立委選舉開票結果,讓全台韓粉心碎;國民黨國政配以逾260萬票差距敗給民進黨的蔡賴配。韓張配在國民黨15個執政縣市,除花東、金馬外島、苗栗縣之外,全軍覆沒,南台灣被民進黨再次翻回綠油油一片。韓國瑜面臨黨中央組織空洞化、資源懸殊、網軍瘋狂抹黑,加上國民黨黨產被凍結、對外募款困難、知識藍疏離等重壓,韓家軍顯然無力支撐全國性大選。更因世代差距、不獲年輕族群青睞,在九合一選舉捲起的韓流,雖然在大選期間,同樣展現驚人的凝聚力和動員力,惜自陷同溫層取暖,僅僅依靠韓家軍,無法彌補國民黨地方組織虛化的巨大黑洞。
顯然,時過境遷,韓國瑜雖然喚起4、5、6年級傳統藍營支持者的士氣,卻無法獲得近20年來在新歷史教科書下成長的8、9年級等新生世代的認同。而且從2016國民黨慘敗之後,藍綠板塊已形成綠大藍小的走向,尤其國民黨黨產遭凍結之後,地方組織和人脈快速轉向綠營,選情緊繃、藍綠歸隊,民進黨擁有執政優勢,而國民黨資源枯竭,造成執政縣市也全面敗下陣來。
民進黨強打亡國感,雖造成藍軍支持者強烈反彈,但顯然比起民主原則、言論限制,青年族群在香港動亂的陰影下,選擇相信民進黨的競選訴求。選前雖然爆發楊蕙如網軍醜聞,但在楊神隱之後,國民黨並未能有效追打,民進黨最後關頭全力猛攻首投族奏效,再度贏得立委多數席次。
然而,民進黨雖然成功挺過韓流第2波的強襲,卻不代表《反滲透法》的爭議可以一筆抹去,不代表黨國不分的執政手段能長期得意。蔡英文取得第2任的新新民意託付之後,更應徹底執行第1任時矢言的「謙卑、謙卑、再謙卑」,不應再追打競爭對手,應主動停止操作罷免韓國瑜,力促朝野和解對話。而民進黨應更有自信將引發批評的涉及兩岸關係的各項法律重新檢討修訂,主動導正偏差的執政,尤其應主動向對岸傳遞善意,把穩定台海關係列入首要政務。
柯文哲組黨卻不參選總統,白色力量隨柯P網路聲量驟減而衰退,民眾黨立委席次難有大斬獲。柯P過度依靠網紅式操作,不能老在藍綠間擺盪,必須補答第三路線的論述缺口,民眾黨必須發揮關鍵少數,才能獲得民眾信賴,才有機會取得2024年大選的入場券,反觀幾番勉強參選的宋楚瑜將和親民黨一齊走向日落。時代力量雖鬧內鬨,導致洪慈庸落選,但初次參選的賴品妤打敗李永萍,林昶佐打敗林郁芳,襯顯藍營新人斷層,而綠營和年輕世代的結合遠比國民黨更緊密。
九合一崛起的韓流,原可一鼓作氣重返執政,遺憾國民黨舊習難改,執政縣市長在沒有黨中央投入分配資源下,觀望、不接縣市競選總部主委;加上黨主席吳敦義提出令外界譁然的不分區立委名單,韓國瑜的氣勢自此走弱。在韓國瑜被網軍圍剿、抹黑下,國民黨放著韓孤軍苦戰,韓獨木難撐大廈,高雄市韓家軍雖勇敢挑戰深綠戰區,仍全軍覆沒。
吳敦義請辭扛下敗選責任,韓國瑜雖然敗選,但仍無法推卸繼續帶領泛藍改革的十字架,國民黨必須繼續在南台灣蹲點、經營,韓國瑜必須把韓粉轉成國民黨粉,藍營仍應永不放棄。
九合一選舉的勝利不應是國民黨的迴光返照,但誠如洪秀柱所言:國民黨再不徹底改革必將走入歷史。(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