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空俯瞰,中科院量子資訊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的1號樓,形狀類似H型。這座東西長700多公尺的建築外牆,大面積採用玻璃帷幕牆,項目中部數千塊直面玻璃拼出糾纏扭曲的效果,其設計靈感來自量子糾纏。

中國建築第八工程局中科院量子研究院1號科研樓項目工程部經理郭志強說:「這個幕牆不是平面的,上面是一個扭得漸變的造型,反映量子糾纏的效應。靠拼縫的位置拼出來扭曲的效果,玻璃跟玻璃中間有個縫,通過調節縫,來拼湊出扭曲的樣子。」

為了保證效果,項目技術人員要先對扭曲面進行建模,然後結合施工的要求出具施工圖紙。這麼大面積的異形結構,給建模工作帶來了不小麻煩。為了確保施工的精確度,項目全過程使用建築資訊模型技術,通過資料模擬類比建築物所具有的所有真實資訊。項目建築資訊模型技術負責人王傳薪說,在採集資料時他們使用放樣機器人,減少誤差。

王傳薪說:「通過放樣機器人在現場的一個點雲掃射以及點雲資料的傳輸,就能把現場實際要放的包括一些支範本、點位元的軸網軸號,都可以在現場進行機器人即時定位。誤差達到0.01公釐,是精度比較高的。」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施工人員缺口大,加上物流不暢,施工材料無法按期到達,1號實驗樓的工程進度讓郭志強揪著心。好在2月24日復工以來,1600多人陸續返崗,一切都在有序推進。「看著建築在自己手裡一步步從圖紙變成現實,特別是看航拍圖的時候,還是覺得很有成就感,很自豪。」

#效果 #現場 #資料 #資訊 #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