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搶救低利率環境下的壽險業?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12日提出兩大訴求,一是日、韓等各國壽險業都在提高海外投資比重,台灣已「超前部署」,就不要強制要求資金匯回;二是期盼中央銀行能給壽險海外避險多一點點自由度與彈性,例如海外孳息可增加換匯(CS)避險,有助降低避險成本、提高收益。
李長庚強調,若台灣有很多投資機會與工具,壽險資金絕對願意投資台灣,但現在是沒有足夠的投資工具,這些是保戶的錢,不是「愛台灣」三個字就可解決問題,若能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替保戶、投資人投資海外增加收益率,才是「順應世界趨勢、順時鐘的操作」。
南韓4月29日已修法提高保險業海外投資上限到50%,比台灣保險法的45%更高,且南韓不斷要學習台灣保險監理制度,如外匯準備金等,李長庚表示,台灣是超前部署。但近期立委再提降低國外投資,李長庚直言,若台灣保險業已累積極佳海外投資經驗、風險管理能力,在此潮流下可尋找更好的投資標的,強調現在「還是需要國外投資」。
另外就是台美利差急速縮小,CS避險成本大降,反而是新台幣獨強造成一籃子貨幣避險效益不彰,因此李長庚也「請命」,期盼央行能給壽險公司海外避險再多一點空間與彈性,「若沒有100%自由去作避險,卻要求長期避險成本降低,這是手腳綁起來挨打」。
即國泰金期盼央行能同意增加CS避險比重,尤其是多年的海外投資累積龐大的孳息、獲利部位,盼可增加CS避險,以利節省避險成本、降低匯率風險。
李長庚亦表示,面對可能更長的低利率環境,國壽多年來已訓練出極高的商品拆解、解構能力,會研究投資結構型、複雜型商品,提高收益率,且強調若無法拆解、不確定最終風險的標的絕對不會踫;國泰世華銀則會增加手續費收入,其低利率環境民眾理財需求會大幅提升,會強化非放款利差的收入占比。
李長庚強調,如2003年的SARS、2008年金融海嘯,每次危機都是轉機、亦是財富重分配的機會點;好的公司希望變動,才有機會掌握更大發展,國泰金團隊會謹慎看待、掌握機會,創造更好的價值,若此方向持續,「(國泰金)股價問題不用我來擔心。」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