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座落於台北舊城北門旁的「鐵道部園區」,將於今日正式對外開放。擁有百年歷史的鐵道部是台北城的歷史發展軌跡,也是台鐵局的舊辦公室,目前是台灣博物館四大館舍之一。首檔特展將展出日治時期「台灣博覽會」跟「鐵道旅館」,藉此一窺台灣現代化起點。
監察院建築師 操刀設計
交通部與文化部6日上午共同舉辦開幕典禮。交通部長林佳龍表示,鐵道部園區可說是台灣的座標原點,在這裡能夠保留百年前的國定古蹟且存舊立新,讓它成為歡迎大家來的博物館,帶動觀光發展。文化部長李永得說,感謝國寶級的匠師將過去的原貌恢復成非常逼真。
鐵道部2007年被指定為國定古蹟,包含鐵道部廳舍、食堂、八角樓、電源室、工務室、防空洞等6棟建物,2010年被指定為市定古蹟「清代機器局」遺跡的東側圍牆及石板道,為台灣博物館系統中面積規模、建物數量最多的館舍。
台博館展示企畫組研究助理馮佳福說,鐵道部廳舍是日治時期興建,一樓為磚造、二樓以上為木造,屋面為石板瓦;整棟分兩期建設,面對大門往右從1918年到1919年完工,包含後方八角亭廁所,大門左方是1919年開工,1920年完工,皆日本建築師森山松之助設計,現在監察院、台北州廳、台中州廳都出自他手。
「八角樓」建築外觀為八角形狀,台鐵文化志工隊長俞秋苓說,八角樓以前稱為八角亭,是鐵道部男廁,因日治時期女性員工少,直到國民政府才將其中2間改為女廁。
八角樓、防空洞 很有看點
戰時指揮中心口語叫「防空洞」,馮佳福說,鐵路是台灣陸地上重要的運輸工具,因此建造防空洞,讓長官在戰爭發生時,能繼續指揮陸地交通,內部上下層建物是日本時期1943年建造,戰後冷戰時期又將防空洞加大加胖,變成圓形尖錐建物。
鐵道園區今起開放民眾付費入內,全票100元,半票50元。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