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院研究指出,一個城市至少需要40%的綠覆率,才能調節城市的微氣候,高雄市僅10%不到。市長補選在即,迄今仍看不見3位候選人對護樹、城市綠化、空汙改善的相關具體政見。
護樹記者會現場高溫達33度,警方建議陳情行動移至一旁樹蔭下進行,護樹團體揶揄「看吧!有樹蔭是不是比較好」,市府官員只能苦笑尷尬點頭。
日前外送員不敵酷暑倒地事件,再度掀起氣候變遷、全球暖化議題的討論,「城市降溫」已是刻不容緩的議題。
無奈,3位市長補選參選人目前拋出的政見面向多鎖定政治、經濟等議題,對於治理現代城市著重的低碳、節能、降溫、因應氣候變遷的規畫,甚至對在地高碳排放、高汙染的產業處置,均不見著墨。
城市的綠樹有如人體的呼吸道,能調節空氣品質及氣溫,更能有效降低消暑用電量。高雄市綠地面積雖是六都占比最高,但砍樹爭議也最高,屢傳「市府砍樹、環團搶救」的戲碼,禁令比台南、台中、台北等縣市還寬鬆。
民眾黨市長補選候選人吳益政過去就是環團好朋友,2018年曾響應護樹行動,強調市府應體認森林城市對於氣候變遷和城市減碳降溫的重要價值,還呼籲民眾重視當時市長候選人提出的政治承諾,「把投票當成高雄城市價值的再次確認」。如今身為候選人,是否更該帶頭示範、以身作則?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