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歲廖阿嬤洗澡時發現鼠蹊部腫出一大包,擔心得怪病,嚇得急赴醫院檢查,經診斷為罕見的「股疝氣」。亞大附醫泌尿科醫師蕭子玄表示,疝氣並非男性專利,多產婦、長期便祕、咳嗽不止及肥胖等女性,平時要多喝水、預防便祕、控制體重,才能預防發生股疝氣。
廖阿嬤生育5名子女、體型肥胖,她某日洗澡時,發現右側鼠蹊部竟鼓起一大包腫塊,她嚇得躺著休息,竟自然消失,但當久站或咳嗽打噴嚏,就會再突出腫塊。她緊張萬分,擔心得了怪病,急著赴醫檢查,經亞大附醫泌尿科醫師蕭子玄診斷為罕見的「股疝氣」。
蕭子玄指出,疝氣並非男性專利,鼠蹊部疝氣可分為腹股溝疝氣和股疝氣,股疝氣常見於女性,尤其是生過好幾胎的中老年婦女,發生率僅占所有疝氣2%至3%。腹股溝疝氣突出位置較高、較內側。股疝氣突出於腹股溝外下側的股孔,從腹股溝外側、大腿上方突起。
蕭子玄表示,股疝氣以微創腹腔鏡手術治療,於下腹壁小傷口進入腹腔內,將突出的疝氣囊拉回至腹腔,並於缺損處補上一塊人工網膜,術後隔天即可出院。
蕭子玄提醒,股疝氣比較發生絞勒危險,應盡快修補,以免腸壞死等併發症,且於鼠蹊部造成疼痛,常被誤認為腹股溝疝氣,需由經驗豐富醫師藉由觀察及觸診鑑別診斷,才能避免於術中開錯孔洞,造成更大傷害。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